如何为“玉毫条达”的上品兔毫?

160715001

要了解和认识宋人对建盏的审美标准,当然离不开古代文献的记载。而宋徽宗对建盏的评价:“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无疑是当时最为权威的评判标准。

何为“青黑”,“条达”又该怎样理解?早年对建盏的描述有“鹧鸪斑”、“兔毛”之说,为何后来发展为“兔毫”。“兔毫”是指兔子身上的毛,还是有其它内涵?宋徽宗这里指的“玉毫”又是什么?凡此种种,当前都不甚明了,自然给人们认识和欣赏建窑盏带来了很多困惑和迷茫。

我们先从“兔毫”的称谓说起吧。从古到今,建窑瓷器的收藏者可能都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古代为什么称建盏上面的毫纹为“兔毫”?为什么不称“羊毫”或者“狼毫”,为什么不称“兔毛”,而要称“兔毫”?对这个核心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建盏毫纹的好坏就等于没有标准,建盏的鉴赏与评级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此,我们先看两件兔毫盏,然后再进步探讨该问题。

第一件兔毫

下面这样的兔毫盏,现在市场认可度很高,完整盏很难见到,且要价不低。

160715002

160715003

这种深斗束口盏,比标准型束口建盏更高一些,是建窑盏中比较高端的器型。

160715004

160715005

这样的兔毫纹,看起来相当漂亮。均匀、呈放射状,色彩也很艳丽。兔毫又粗又长,在许多人眼里,这应该就是“条达”的兔毫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兔毫质量只能勉强够上中级。

这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近乎完美的釉面上。虽然光亮度还没有达到顶级,可是釉面的平滑细腻,已经非常难得了。

第二件兔毫

当前市场上玩兔毫的,对下面这类兔毫盏相当推崇,甚至有人认为极品兔毫盏就应该是这样的。

160715006

160715007

这种兔毫当地人俗称“绿兔毫”,一般都呈放射状,口沿褐色,盏中心呈墨绿色。

160715008

以现代人的审美观来看,这种兔毫的颜色是很漂亮,红绿黄对照分明,还有过渡色,多少有点素三彩的感觉。兔毫内外一致,分布均匀,毫毛修长,符合人们心目中对“条达”的认识。

按理说,这件的兔毫品级应该不低,但是在我的评级中,这件比第一件兔毫的等级要低。为什么呢?

今天建盏的收藏爱好者们,常常以自己对兔毫纹的理解来判定兔毫质量的好坏。因此,经常见到一些玩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兔毫盏的资深玩家,谆谆告诫我们:不要试图去判断兔毫质量的好坏,没有什么固定标准的。一切都在于你是否喜欢。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可是,并不客观,兔毫纹质量的好坏,事实上是存在客观标准的。

一切都要从“兔毫”的称谓说起。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古人对建窑兔毫盏称谓的演变,就不难理解“兔毫”意味着什么了。北宋早期,人们对建窑盏的称谓是比较杂乱的,有“紫瓯”、“鹧鸪斑”、“兔毛”、“兔毛丝”多种称呼,唯独没有“兔毫”之说。而到了北宋中期,其他称呼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兔毫”了。为什么后来对建窑盏的毫纹不再称“兔毛”,而要称“兔毫”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早期建窑盏结晶毫纹分离不佳,经常关联在一起,整个盏呈现褐色。故名之“紫瓯”。随后,技术有了进步,毫纹可以分离开了。但是结晶呈丝状、比较散乱,与兔毛(兔毛丝)相似。故人们称之为“兔毛”。还有些毫纹结晶颗粒更大一点的,这就是“鹧鸪斑”了。

直到最后,毫纹结晶技术越来越成熟。此时的毫纹结晶饱满、圆润、修长,与当时文人墨客常用的紫毫(兔毫)毛笔的形状相似,方才有了“兔毫”之美誉。

那么,按照上面所分析的标准,我理解的标准“兔毫”,应该是像毛笔笔端的那种形状,上部浑圆、饱满,下部修长、越来越窄。也有点像我们现在形容的的“蝌蚪状”。“兔毫”纹的命名,从根本上奠定了建窑兔毫盏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一件浑身上下遍布著天然毛笔端形状的茶盏,自然是读书人心目中的神品。

160715009

这就是“紫毫”毛笔的笔端。在宋代,狼毫、羊毫的毛笔还没能成为主流,而文人墨客普遍使用的还是以兔毫制成的“紫毫”。所以,当建窑的毫纹结晶能够表现出这样的形态时,除了“兔毫”,再没有其他任何称谓比它更合适、更形象、更符合文人要求了。

明确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对“兔毫”欣赏、鉴别的一个客观标准。我们再看第一件兔毫。

第三件兔毫

这一件也是属于很经典的建窑褐兔毫。

160715010

160715011

器型不是很规范,内外都有窑粘,第一眼的感觉,肯定不如前面两件兔毫。

160715012

160715013

160715014

可是,这件的兔毫质量却要高于前面两件。虽然说这件的兔毫质量仍然不算很好的,更称不上极品毫。

回顾,我们前面提及的论据:兔毫应该“像毛笔笔端的那种形状,上部浑圆、饱满,下部修长、越来越窄”。依据这个标准,对前面三个兔毫,我们不难发现,第三件兔毫更像毛笔的笔端形状。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三件的兔毫,会优于前面两件。

不光是兔毫纹的形状要相似于兔毫笔的笔头,圆滑无分叉,兔毫纹的分布也要均匀,兔毫纹的色泽还不能太生硬,纹与纹之间还要清晰可辨。这一切综合起来,决定着兔毫纹质量的好坏。

除了兔毫纹的质量,还有兔毫盏的器型,兔毫盏的釉面等因素直接制约著兔毫盏的品级。所以,一件高等级的兔毫盏,之所以称之为神品,是因为实在太不容易了。万里挑一、十万里挑一也不一定能挑出各方面这么完美的兔毫盏来。

我们再来看另外两件兔毫。

第四件兔毫

这个器型就谈不上规整,口沿还有一个大缺口,盏面基本还算完整。

160715015

160715016

难得釉面和釉水,兔毫纹的分布比较均匀了。但是,从整体来看,部分位置的兔毫纹有些弯曲,从口沿到盏心还不够条达。兔毫层次感也出来了,底釉虽不算青黑,但也黑褐分明。

160715017

160715018

从口沿到盏心,这样的均匀的兔毫分布,虽然仍有可挑剔的地方,但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样的兔毫纹基本可以与兔毫笔的形状相比拟,兔毫色泽中间深,边缘浅,富有立体感。这样的毫纹与底釉相衬就比较融洽了,看起来显得协调、自然。

第五件兔毫

这件器型一般,属于敞式束口盏,盏壁窑粘严重,釉水很好。

160715019

160715020

160715021

这样的兔毫,均匀、清晰,非常漂亮。在市场上,能碰上这样的兔毫盏,都认为到极致了。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兔毫“条达”的典范。应该承认,即使这样的残片,都不多见。

160715022

160715023

可是,按照我们前面的客观标准,清晰、均匀、分层、立体感都达到了。可是,每根兔毫长短还不够一致,上圆下窄还不明显,还达不到前面兔毫毛笔“笔端”的形状。这件的兔毫纹尽管还达不到极品、神品之标准,但也确实非常难得了。

由此可见,真正高端的兔毫纹是多么不容易见到。它们为何能成为极品、神品,是因为没有神助,靠人工的努力、靠技艺的精湛,无论如何都是达不到的。

本文的文字和图片均转自雅昌“后学无遮”,乃为一家之言,供大家学习、参考。原帖篇幅很大,本文摘选部分,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略作修改和顺序调整。

160715024

分类: 精选建盏天目汝窑微信,标签: , 。这篇内容的永久连结

发布留言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