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建盞的古今第一代言人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6年(1100-1126),一生爱茶、嗜茶,并亲自撰写的《大观茶论》,详细记述了团茶的采制工艺、点茶方法、点茶器具、斗茶风俗,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斗茶文化的发展。

我们先从一首词,来体会宋徽宗在春茶初到时的欣喜心情,以见其爱茶之心。

“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

初开保筐新香满,分赐师垣政府家。”

宋徽宗不仅自己喜爱茶事、精于茶艺,还常与士大夫斗茶、玩乐,甚至亲自点茶、分赐臣下。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斗茶文化的极力推崇,必然得到皇贵官宦、文人墨客的争相跟风、效仿,从而将斗茶推往全国各地、市井百姓。“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范仲淹如是描写斗茶的胜败心情。在徽宗一朝,斗茶可谓是举国大行其道。

宋代斗茶图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yù]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在《大观茶论》中,说到点/斗茶所用的茶盏,宋徽宗只字未提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他窑口,直接点明斗茶应用“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建盏,以“燠[yù]发茶采色”。贵为九五之尊的宋徽宗,亲自为建盏站台背书,并将建盏确立为宋代斗茶的第一茶盏。

ety4q2

 

兔毫建盏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外,宋徽宗不仅明确最宜斗茶的盏色和毫纹,还对建盏的器型提出了多个要求:为易于产生汤花(“乳”),盏底应“差深”;为使茶筅易于运旋、击拂,盏底应“微宽”;为使汤花水痕不易散、时间耐久,盏应“惟热”,简接地要求了盏壁应“微厚”、“久热难冷”。

宋代斗茶的胜负,一是看茶面汤花,如色泽鲜白即为上品;二是看汤花退时水痕的出现,先出现者为负。因此建盏的造型及釉色在实用上就符合了需要,建盏沿下有折线,所注水以此为标准,在此汤花一退,水痕马上就看得出。

建盏器型图

在《大观茶论》中,宋徽宗细致描述了一种“七汤点茶法”,把宫廷斗茶艺术推向一个程序复杂、技巧细腻、情趣盎然、妙不可言的审美天地。宠臣蔡京在《保和殿曲宴记》记载:“……至全真阁,御手注汤,击出乳花盈面:臣等惶恐前日:陛下略君臣夷等,为臣下烹调,震惕惶怖,岂敢吸之?”

而李邦彦在《延福宫曲宴记》里描述得更为详尽:“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烹茶。饮毕皆顿首谢。”

贵为天子徽宗的推崇、文人墨客的吹捧,给宋代斗茶文化注入了绵绵不断的发展动力,使得宋代茶文化走向了历史的巅峰。“水涨而船高”,宋代斗茶文化发展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建盏的发展和兴盛,使得建盏最终成为宋代斗茶的第一茶盏。无论建盏,或是宋代斗茶文化,宋徽宗作为其“古今第一代言人”可谓是实至名归。

建盏的魅力,不仅仅是美妙的器型与釉纹,更是因为一件小小的茶盏准确地诠释出了宋代斗茶文化的真正内涵。正是因为这样,建盏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代美妙文化的代表。

~~~~~~~~~~~~~~~~~~~~~~~~~~~~~~

如何关注我们?

查找公众微信号:中国茶器文化网

搜索微信号:zgcqnetcn

登录论坛网址:http://zgcq.net.cn

登录淘宝店铺:http://shop109200087.taobao.com/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上角“···”

将这篇文章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也欢迎将我们推荐给朋友

分類: 精選建盞天目汝窯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