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尋寶》仿品,說建盞辨偽

dfh64u3r

上周末得空,小堂草看了一遍央视《寻宝——走进福建建阳(上)》的节目。节目在王刚主持非常幽默、有趣,但出于爱盏的私心,抱着过高的期望,略感失望。没看到真正的极品建盏,也没有看到宋代点/斗茶文化相关的文物,且盏的数量少了点,才3个。总之,是没过足眼瘾,期待下集能够出现更优秀的建盏。闲话就此打住,本期我们借节目中的兔毫仿品,浅略说说宋代建盏的辨伪。

在该盏出现的第一个镜头,男女双方在场外各捧一盏、斗嘴取乐时,恰好仿盏在暗处、口缘显宋代老盏的涩口,真盏被阳光直射、釉面很亮,如上图。节目又已明说,两盏一真一假。一恍惚,小堂打眼了,还以为男方拿的盏是个仿品,暗自奇怪,这仿品咋也没酸泡去贼光呢?

真假兔毫盏

等男女双方捧盏上台前,看大屏幕出现此二盏的照片时(上图),悔已,女方为假。为什么?毫纹不对,器型太僵。

兔毫盏仿品

所谓毫纹不对,玄乎点叫“味道不好”,直白点叫“感觉很奇怪”,像仿品的这种兔毫纹路和呈色,并没有宋代老盏或残片上见到过,不排除小堂的见识不足。器型太僵,是指器型不自然、线条僵硬,尤其束口处的折痕过渡很死,口缘也显得过于“锐利”。

随后节目出现的盏内图片,也可以看出盏心的型也有问题,感觉略浅。从节目出现的几张盏外和盏内的照片中,没有看到拉坯成型的“指痕”,推测该盏应不是拉坯成型,多半为注浆或压模成型。

接着,我们再看底足。

首先,看胎质。宋代建盏的底足都很粗糙,像桃酥饼一般,而该盏显得过于细腻,仅此一点便辨伪。古代所用的泥料用水碓([duì])粉碎,再通过淘洗去除里面无法粉碎的杂质,加工技术落后、淘洗又不精,故而胎质显粗糙,甚至可见较大的砂砾。而现代普通的建盏仿品用料一般都采用球磨机粉碎,加工精细,胎质显细腻。

节目中真品建盏的底足

其次,看修坯。古代工匠都是将建盏的半干坯体,倒扣在轱辘上进行底足的修整。由于工作量非常大,在修坯过程中,往往不会准确定位盏坯的中心,因此所修出的坯都不会非常的规整、显得较为随意。同时,古代工匠的技术非常娴熟,留在底足的刀痕会非常流畅、自然。再反观该仿品的底足,底足和止釉线都修非常工整、拘谨,足见修坯者的小心、谨慎。

“供御”底足标本

此外,底足还有胎色和土锈,但此二者其实并不适宜初学者适用,这里并不展开细说。因为胎色要有见过大量宋代建盏实物(残片)的经验积累,而土锈其实是最容易迷惑初学者的。上面两个“供御”底足,便是两种不同的胎色,但土锈痕迹并不特别明显,以小堂的经验看,土锈越明显越是可疑。

由于古代的胎质和自然的修坯手法很难模仿,因此底足是最容易辨别建盏真伪的。但相应地,也出现了将老的底足接到新坯上的作伪手法,俗称“接老底”。所以,辨真伪要处处小心。其实,《寻宝》节目出现的这个假兔毫是属于低级别仿品,只能迷惑初学者。要想真的学会建盏辨伪,捷径便是:少读书、多看盏。择期,小堂再来细谈建盏辨伪问题。

节目的真品建盏,非常漂亮的兔毫纹路

另外,小堂觉得有两点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第一点,王刚在节目中戏言,真假盏可在斗茶中体现出来,这真的只是戏言。第二点,丘先生在辨伪中,可能为普通观众易于理解“什么是兔毫”,提到真兔毫较长、假兔毫结晶不够。而事实上,建窑遗留的建盏数量非常大,兔毫长短、好坏的都有,也有各种杂色釉,仅以毫的好坏是不能判断真伪的。并且,现在也有跟宋代兔毫极为接近、毫纹效果非常好的高仿品。

回复【】内的数字,查看往期相关图文:

【033】 建盏为什么是斗茶最适用的茶器;

【044】 宋代建盏的器型类别与辨识;

【045】 宋代建盏杂色釉品种;

【046】 建盏御用茶器之“供御”底款;

【047】 建盏御用茶器之“進琖”底款;

分類: 精選茶藝微信,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