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穿古至今的窯燒藝術!

2014-12-08 鹤礼君 鹤礼陶瓷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以柴为燃料烧成瓷器。柴烧作品主要分上釉和不上釉两大类。柴烧,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作品表面可以感觉到火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产生的落灰釉,自然、朴拙、内敛。

柴烧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

土:柴烧所用的陶土须经制作者自行调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总类等;追求的是让土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

柴:一般木材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忌太潮湿),以利燃烧,可供柴烧的木材种类有樟、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景德镇多以油松木为主)等。

窑: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总类、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灰: 柴窑烧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著热气流飘散。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便能使陶坯中的铁形成釉,从而造就出不同的色彩 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就是“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却是经久耐看,这也正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自 然落灰釉”作品烧制时不被罩住,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病”的认可。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 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和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和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 迹,自然朴实毫不粉饰,绝无仅有倚赖天成,这是一种很难预期和控制的过程。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痴迷并投入身心努力 追求的原因所在。

电窑继承了柴窑的许多优点和技法,在使用中也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多种设置,就烧制工艺而言,传统柴烧和现代烧制也有着诸多的区别:

1、 气泡的区别。 古瓷一般都是使用柴烧而成,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要不断加柴,所以温度时高时低,因而所产生的气泡上大小不一,于是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感,这种特征在明清瓷器上 体现的最为明显。而现代工艺的气烧和电烧所产生的气泡大小均匀且密集。而古瓷由于釉比较薄,气泡在烧制过程中炸开,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富有层次的如芝麻点 状图案。

2、瓷器釉面色彩的稳定,柴窑烧出瓷器温度差异大,各类高温低温釉呈色不易控制,易烧出深深浅浅的效果。电窑可以恒温控制,因此烧出颜色稳定。

3、柴烧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不同,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出窑的效果。相比而言,电窑比较易把控。

柴烧瓷器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着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着迷而投入心力追求的原因所在。

分類: 精選鈞瓷青瓷柴燒微信,標籤: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