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愛好者新手入門簡易法則

howjia001

梁權先生年度力作,紫砂愛好者新手的指路好文,所謂大道至簡,大法至易;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這是一篇讓您醍醐灌頂的文章!請大家關注宜興紫砂愛好者聯盟官方微信,以免錯過好文!

一、注重審美:
遠觀一把壺在視覺效果上帶來的感受,是最直觀的。當遠觀效果達到滿意後,方有欲望走進上手實物,之後是細看工藝細致程度。無論這把壺的泥料有多古樸,包漿有多厚實,質感/層次感有多豐富,無論壺是誰做的,是不是名家真品,有沒有升值潛力……都與壺做的是否美觀毫無任何聯系。故,請新手們將這些條件放在“壺是否符合自己審美”之後看待。
紫砂器的審美,本身包含了對器型的審美、對工藝細節處理的審美和對泥料肌理感的審美,而成型工藝會導致的成品視覺效果會有微弱的差異,但就是這微弱的差異,會讓更資深的愛好者們更細致的甄選和判斷壺的成型工藝。
一把壺在遠觀視覺上的審美,往往就已經注定了這把壺的優劣。也就是說,我們在看到一把壺的小圖的時候,已經可以大概分析出這把壺做的好與不好。壺的氣質散發於3米甚至5米開外,才會讓你有欲望走近,去把它拿起來認真上手看工藝細節。如果遠觀已經感覺到壺的比例失調、重心失衡、歪七扭八、突兀造作的話,那你怎麼會有欲望拿起實物看呢?

故審美的第一本質:遠觀能夠滿足你的視覺審美要求。

如果,你買壺時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把壺究竟能不能泡茶”?

那我勸你從今天開始徹底放棄玩壺吧,紫砂壺真的不適合你。

請到超市買個瓷器杯或者玻璃杯,那至少會讓你那稚嫩的心靈好受些。

也免得我們這些玩紫砂壺的老人,要無數次的重復解釋同樣的問題。

二、注重細節

這一欄只配圖,供同好們參考細節,再多的敘述,不如自己認真的觀察對比,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或未來自己真正要找到的目標。
1.倒邊

howjia002

2.倒角

howjia003

3.流口包口處理

howjia004

4.部件接合處理

howjia005

5.氣孔做法

howjia006

6.鈕的勻整度和鈕/蓋面接合處的修工

howjia007

7.出水孔

howjia008

8.花貨的裝飾貼工

howjia009

 

三、注重工藝難度:

任何一把壺,都有其相應的製作難度,并不是說一把壺越花哨越復雜就越難做。反之,有的時候,越是簡單的素材,越難做出好的效果。純手工做一把光素器,或許,做身桶要一天時間,做蓋子要一天時間,但做壺鈕說不定要兩天時間,壺鈕的工藝難度,有時不遜於做個身桶。而壺鈕的工藝精製與否,直接反應整把壺的精工與否。故,無論新手老手看壺,必應先看壺鈕。

howj2001

howj2002

壺的各個部分鑲接,也需要很多的時間,作者要考慮泥料的調配,收縮比,製作時泥料的乾濕程度等問題。鑲接之後脂泥收縮之後會留下的不規則印記等問題……

howj2003

製作筋紋器一般分兩種方式:

1.工具壓線+貼片
百分之80以上的這類作品,第一次燒成後,壓線的位置在壺內會有明顯開裂,故需要補一道或兩道脂泥後再燒方能成品。而補過的話,補過的位置泥色多少會有不同。若是壓線做法的筋紋器,壺內完全沒有補過的痕跡,則多數可能是借助模具搪出來的胚。

2.切線後做倒邊
這類筋紋器為了保證切線時不至于切透壺壁,筋紋的內凹就不會特別的深,一般胚體會比常規的胚要厚一些。但切工和竹片壓線工相比,切工會更加精準;線條也會比竹片壓線的好看且流暢的多,壺內基本上不會有補,而且會保存相對完好的收縮紋和泥凳紋。切線法或許會在未來代替壓線法,成為主流手工筋紋器成型工藝。

3.接片筋紋器
和方器一樣的製作工藝,先用虛坨將泥片虛出形狀後接片

備注:我沒有接片筋紋器的實物圖,大家可參考部分高手的梅花周盤壺,這個器形,多數人都是做接片的

howj2004

howj2005

 

四、注重實用性

1.三點成線

2.口蓋緊密

3.出水流暢

4.把握舒適

5.重心協調
實用性,在一把壺的價值比重中,亦幾乎占不到什麼比例。作為一把很優質的上選精品而言,具備強實用性是件錦上添花的事。但即便在路邊茶攤上花50塊錢,也可買到滿足上面這個五點要求的壺。因為絕大多數的純粹實用器,在開模之前已經做好了這些條件的充分準備。

五、注重陶刻、貼塑和泥繪裝飾

就老件和純現代的陶刻裝飾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0年代之前一直到紫砂開創期,陶刻重視的是書法意境和畫意。多構圖簡練、下刀謹慎,講究簡單中帶出的不平凡和耐看,寥寥幾筆間,人物表情面貌身形線條衣裝等已生動帶出。在那個時期,陶刻工的單件收入非常低,從業陶刻的人數比從業製壺的人數要少得多,故陶刻手每天要應對較大的工作量,由于甄選人才極其嚴謹,能夠入選的皆非普通民眾更,陶刻手亦無過多酒肉應酬及代工傳聞(收入太低)。于是,從業者在工作中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和強悍的快手,那可是一天刻幾十件以上流水線上飄過來的苦工。故80年代之前,甚少見精雕細琢的輕手點綴式慢刻。

什麼是老件的好刻繪呢?一次刀鋒劃過,線條的曲直走向、深淺層次等已完整表達。古人最擅長的,是用最少的線條,表達最深的意境,此方為大藝。

純現代的所謂陶刻,更多是攀模宋代寫實筆意和畫意,更多是精寫細畫,然後用針刀慢慢的摳出圖樣。畫面華麗、布局美觀,細致入微,滴水不漏,這樣的效果能滿足9成以上紫砂愛好者尤其是新生的喜愛,但是針刀細挑已經脫離傳統刀刻工藝。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多數人更愿意去做這種技術含量相對低的細刻活兒,哪怕多花點時間。畢竟,多數無甚文化底蘊的新人都比較容易掌握這門技能。

howj2006

howj2007

howj2008

 

六、注重泥料、明針工和窯燒溫度

1.溫度過高則顆粒尖出刺手

2.溫度不足則手感乾澀,易沾茶垢和污漬,吐黑會明顯

3.溫度合適則水色佳,手感溫潤
1.泥料差則雜質突顯,顆粒色混雜不堪

2.泥料過於精純細篩則綢緞面+無層次感(類似篩選法僅適合於純朱泥和純本山綠泥)

3.泥料粗細合理搭配則顯紫砂之豐富砂質感
之所以將泥料放在最後一位,最主要的原因,是泥料在丁山制壺業者的眼中,幾乎是零成本。只有新入門的同好才會以泥料作為選擇紫砂壺的第一條件,拿不出什麼優質好壺的商家,才會用泥料作為噱頭去和新手談價錢。一捆30斤的泥料即便要價10000元,一斤泥料也才300多塊錢,一斤泥料常規來說能做兩把壺或更多。也就說,一把壺的泥料多了也就是100多塊錢。但一把做的還算像模像樣的壺要多少錢呢?少說也得一千多。而在看帖的神仙們,丁山現存的“家藏泥”總量中,有百分之一能超過3000塊錢一捆泥嗎?顯然是不可能到這麼高比例的。而絕大多數是不可能超過1000塊錢一捆的。故!泥料的成本在壺的售價中,幾乎可忽略不計,切記,這才是事實真相!

七、需要避諱的事情

pottea001

1.不要過分執著於成型工藝

2.不要過分強調泥料的優劣和陳腐時間

3.不可輕易相信任何非紫砂歷史傳承下來的泥料名稱

4.不可迷信職稱=價值=品質的荒謬之談

5.在跨過新手階段之後,不可再執著於壺的實用功能大於審美標準的理論

6.不可追隨市場行情判斷陶手作品價格升降和未來走勢,永遠要以作品品質為第一追逐目標

7.不要過分的執著於壺的新老而忽視壺的品質

8.不可迷信於任何商家或任何陶手的一面說辭

 

八、購買前最需要注意的事項(請按順序)

1.先看是不是真心喜歡

pottea002

2.再看做的是不是很好

pottea003

3.最後才看是誰做的

pottea004

 

九、筆者箴言

為什麼借助石膏模擋胚的正面視覺效果會是“綢緞面”?而純手工成型的壺,則是“波浪面黃豆質”。綢緞面的壺,在任何時候給人感覺都是規整、均勻、協調,但是看得久了,越看越覺得僵硬,越看越覺得木訥,這就是借助模子成型,在燒製後導致泥料顆粒無法擠壓外凸,表達不出層次感帶來的硬效果;而非手工打片,身桶視覺效果,不管你怎麼轉動都是一個弧度,是那種自然過頭的更像是車出來的均勻效果。而泥門緊致度不夠,在搪胚的時候向外舒張,而燒製的時候泥料向內收縮,無法與純手工成型的壺顆粒緊致擠壓狀態向外凸出相比。愛好者最終選擇了純手工成型的壺的原因——手工成型的壺,依靠純手工打片(接片/鑲接),是做不到絕對均勻協調的。中國人骨子裡有一種基因,喜歡在不完美中尋覓到相對的完美或聯想完美。當尋摸到絕對的完美之後,他就會把完美的東西拋棄,然後轉而搜尋更完美的事物(這是天性,無法更改)。

pottea005
所以,純手工壺,在某種意義上而言,能夠滿足國人這種難以改變的基因裡的偏執。模子壺終究難做到自然、隨性又相對均勻。所以我們見到更多的模子壺和仿手工壺,很多在泥料顆粒拼配和窯燒技術上下了大工夫,但最終不願意面對能力受限的純手工成型的先天不足。而我們在諸多其他場合或網站上見到的談論到泥門效果或純手工成型工藝的話題時,要麼不屑一顧,要麼冷嘲熱諷,有的用歪門邪道想方設法證明“泥門結構說”根本就不成立。
這些問題說明了什麼?他們都在做仿手工壺,或者說,他們都在賣模子壺。說得過份一點,越是反對越激烈的那部分同行,越是會拿著模子壺當手工壺在賣。但是騙人能長久嗎?這些年下來,哪些人在認真做,哪些人爽了幾年後,東窗事發然後銷聲匿跡的也有那麼大幾位了,眾位同好自心中有數。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