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傳統工藝的傳承,難得一見的老照片【必看】

挖紫砂礦泥

運送礦土

裝船運輸

碾磨篩選

制泥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後挖足、開面,最後加柄、嘴、蓋等。從明代至清康熙年間,多用捏作的方法,清雍正、乾隆時期出現了大量的模製產品。嘉慶、道光年間,陳曼生重倡古法,又盛行捏作。李景康、張虹說得好:“就印模與捏造而論,印模之法易精,在工業為進步;捏造之法難精,在技能為絕詣。故印模之法便於仿行,捏造之法則庸工不易措手也。名家之壺俱以捏造見長,坐是故耳。”

制好的坯要經過細緻的修整,有些器物再加裝飾。裝飾方法有:貼花–堆塑山水、花草、人物、鳥獸等紋飾;繪寫——以氧化鋁、氧化鐵或氧化鎂等為呈色劑,在素坯上繪畫寫字;雕刻——在坯體上以陰文刻出書畫。紫砂一般不上釉,也有少量用釉裝飾的,大件採取潑釉法,小件採取浸釉法。一般單色釉上一次,彩繪器上兩次。

紫砂花盆製作

製作紫砂壺

tgj53w2w

 

 

陶器製作

陶器雕花

器坯陰乾後裝匣缽進窯燒制。傳統方法燒制紫砂器的窯是“龍窯”,即頭低尾高的斜式窯。龍窯一般長達四十米,每隔一米為一節,燒爐在頭部,燃料為木柴和柴草。提示 文章來自微信號: GABEL88 窯背兩側各有五十個燒火眼,從燒火眼投入燃料。窯身兩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個進出口,從這裡裝坯、取器。每窯需以1100℃到1200℃的窯溫燒4042小時;燒成後,停1524小時,再開窯取器。用龍窯燒制,窯工很辛苦。

據《宜興縣誌》記載,早在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宜興就出現了圓形升焰窯。唐代中葉起窯形向龍窯演變,故窯爐在唐、宋、元、明、清均為龍窯。 宜興芳溪村(前墅)現存的龍窯修建於明代。至今仍然在燒制陶瓷器

宜興龍窯

燒窯的柴草運輸

陶器裝窯

燒窯

陶器出窯

驗貨包裝

謹以此貼向為宜興創造了偉大的陶瓷文化的千千萬萬陶工緻敬!
陶者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紫砂世家微信公眾號:zishashijia

每日精選文章跟大家一起分享,關注我們,把閱讀裝進您手機。更多精彩請搜索微信號:15862184497或zishashijia6881添加小編為好友!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