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方器的誕生——06泥性

今天說蓋板和子口。

做子口的泥塊是隔夜就要準備好了的,和泥片一樣需要打的平整均勻。

子口上大下小,有兩塊樣板,先貼上大的一塊,裁切。

用尺子刮一遍,使每邊都與轉盤垂直,再用劃線器划出背面縮進的距離,就可以準確地貼上背面的樣板了。

有兩塊樣板管住,四邊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處理了。切齊,銼平,刮勻,使之平整,此處需注意的是四個側面要略凸出一點,這樣顯得比較飽滿,視覺上更挺一些。

拿掉樣板,在大的一面划出與蓋板粘接的區域,並用鋸條拉毛。

小的一面划出子口的口沿。

蓋板劃線,划出粘合子口的部分。順便找出中心,鑽一小孔。

樣板+弧度尺管住,刮平蓋邊。

刮平後的蓋邊,有個上寬下窄的斜度。

多去少補,用銼刀、竹拍子刮勻。

銼刀倒角。

上下,側面倒角。

倒角完畢,把粘合區域拉毛。

抹上脂泥,就可以粘了。小孔可以把多餘的空氣排掉。用手按緊。等脂泥稍干,清理掉多餘的脂泥。

從上方切出中間的泥塊,子口沿很薄,所以要留有餘地。

上沿下沿都有準確的劃線,切的過程中找這些線做參照,子口四壁用銼刀刮平。

用刮片刮平蓋板底部,

接下來用由粗到細的銼刀一點點找平,最後用光滑的鰟鮍刀柄抹去銼刀痕迹,期間要反覆觀察,多去少補。

做到此處還未完,剩下的部分下期和壺鈕一併介紹。

子口和蓋板組裝是學壺過程中最先體會“泥性”二字的地方。我對“泥性”的理解即泥在怎樣的爛硬程度下可以進行怎樣的工藝步驟。以此處為例,子口和蓋板粘合之前,孰爛孰硬,爛硬之間相差多少都是很有講究的。掌握不好的話,燒成之後蓋板變形,子口四角開裂。我做到子口四角基本不裂大概是練到十多把以後的事了。

爛硬程度無法準確測量,只能憑經驗、手感來判斷。調整起來也急不得,濕度變化過快會讓泥塊開裂,這點和木製品同理。壺做到干硬了就要放回盒子里,放在軟一些的泥片上,有時還要蒙上一層微濕的紗布。這樣放置一夜才能回到適宜製作的濕潤狀態。夏秋兩季遇到高溫、乾燥的天氣,潤好的壺上手十分鐘就沒法做了。所以一把工藝複雜的壺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便在於此。

(未完待續)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