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掠影】蜀山工具店、紫砂廠電窯

今天帶大家逛一逛丁山的工具店和紫砂廠的電窯。

感興趣的朋友請訂閱我們的微信號,我將在做壺閑暇之餘,用鏡頭帶大家走進丁山,走近紫砂。

天賜陶藝原創文字圖片,轉載請註明出處。

——————————————————

上回介紹了家用的袖珍窯,今天帶大家看看紫砂廠的正宗電窯。

這窯倒也不算大,四十多平的房間里,兩個窯爐、四部窯車幾乎就是全部了。

兩個窯爐輪流燒,三條軌道配合平移的托盤調度四部窯車的進出。每日一窯,下午五點點火,隔日下午兩點便可出窯了。比起家裡的袖珍窯,這裡功率大,升溫快,燒制時間短,比較方便。

費用低廉是另一個優勢,一把中品茶壺一般五元就夠了,大壺不過七八元的樣子。(家裡六月份的電費一千二,正常人家一般四五百)

唯一一點不足,開窯溫度比較高。在家裡燒要自然冷卻到50度以下才會開窯取壺。這裡一般一百多度就開窯了。天冷的時候偶爾有茶壺因受不住溫度急劇變化而開裂的情況(燒壞是不賠的)。所以我們一般只在這裡燒比較穩定的泥料。

窯內各個部分的溫度不同,頂層外圍溫度最高,底層中間溫度最低。平時燒制的溫度範圍在2號到2號半,周末燒一窯高溫,可到3號。(參閱前一篇,紫砂壺的燒制溫度)

裝窯既要滿足各把壺對溫度的苛刻要求,又要盡量合理的利用空間,對此窯工潘師傅有着豐富的經驗。

潘師傅還有一項過目不忘的驚人本事。我自己擺壺的位置,隔天都不一定記得清楚,潘師傅卻了如指掌。每天上百號人來來往往,上千把壺進進出出,從沒聽過丟壺,錯拿的事兒。

燒窯是個辛苦活兒,特別是夏天,下午開窯的時候,屋內的熱氣灼人。今天氣溫35度,我進去拍了幾張照片,衣服就濕了一半。這位窯工師傅早已汗流浹背了。

—————————————————

出了紫砂一廠的大門,斜對面便是四五間連在一起的工具店。

竹、木、銅、鐵、塑料、橡膠各種材質不一而足。紫砂壺製作工序的繁雜、技法的豐富,從這眼花繚亂的工具中可見一斑。

工具磨損起來很快,一把銼刀用到光滑也不用一年;竹、木的為了保持趁手的狀態經常需要打磨,消耗更是驚人。老丈人有三把用了十幾年“骨骼清奇”卻特別順手的竹製工具是旁人碰不得的,做徒弟的只能照着樣子仿一個。

工具店老闆不做壺,卻對制壺的工序了如指掌。看到陌生的工具,虛心請教一聲,往往能學到一招半式。雖不都能立馬派上用場,但開了眼界、多一分積累也是極好的。

遇到老師傅,老闆也會主動攀談幾句,交流一下工具的使用心得,也細心聽取“用戶的反饋”。

這樣的交流默默地催生着更加新穎好用的工具和更加精美實用的紫砂壺。

做工具也是個辛苦活兒,匠人的雙手往往傷痕纍纍,打磨的粉塵更對呼吸道危害嚴重。

一把精美的紫砂壺背後,除了做壺人的精湛技藝,也凝聚了窯工師傅和工具匠人們的汗水。請別忘了這些幕後英雄們。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