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普洱大記事

2013-11-27 茶園人家

1941年(民國三十年)蒙藏委員會派任桑澤仁與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資於大理下關創辦康藏茶廠,也就是下關茶廠的前身。主要加工緊茶、餅茶銷西藏地區,加工沱茶銷四川。至目前為止,緊茶與沱茶仍然是下關茶廠主要的特色產品。
·1942年加工的緊茶銷往西藏、四川,及雲南省當地少數民族地區,註冊商標為“寶焰牌”。

·1949年停止生產。
·1950年改名為“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分公司下關茶廠”,
·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內統一使用“中茶牌”商標,從此各國營茶廠統一沿用“中茶牌”至今。


·1955年,下關地區歷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號全部納入下關茶廠。期間,與 勐海茶廠相同更名多次,1959年又恢復為雲南省下關茶廠。
·1990年晉陞為國家二級企業,寶焰牌(緊茶、餅茶、方茶)註冊商標正式啟用,
·1992年松鶴牌沱茶註冊商標正式啟用。
·1994年由雲南省下關茶廠、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重慶渝中茶葉公司、雲南省下關茶業綜合經營公司、下關茶廠職工持股會,共同發起組成“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下關茶廠正式規範為雲南下關茶廠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斷代提示:

1952~1968:
·1951年緊茶統一規格,每個238g,每筒七個,每擔30筒。
·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內公司統一使用“中茶牌”。下關茶廠開始生產七子餅茶。進入60年代因原料調撥計畫和加工產品的分工,下關茶廠以沱茶與緊茶為主要產品,圓茶只少量生產,多數計劃交由勐海茶廠。
·1953年茶廠通過試驗,將餅茶揉制由布袋揉成圓型後,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鉛餅加壓的方法,改用鋁甑直接蒸壓的方法。
·1955年經省公司批准,緊茶規格由心臟型改為磚型,先生產10噸到麗江等地試銷並徵求消費者意見。同年,省公司通知茶廠對出口緊茶進行人工後發酵試驗。下關茶廠七子餅茶形狀由凹型底改為平底。


·1956年按股合併私營茶莊或茶業公司於國營企業,從此結束私商經營茶業的歷史。
·1958年試驗成功高溫快速人工後發酵,達到縮短髮酵周期、降低成本的效果。
·1960年批准量產250g普洱方茶。
·1962年開始生產125g沱茶。
·1963年邊銷緊茶內包裝改用牛皮紙袋、麻繩捆渣,改變長期以糯葉包裝。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響,緊茶寶焰牌改為團結牌;而心臟型不利於機械加工、包裝,遂停止生產。
·1967年開始生產磚型緊茶,配料與加工工藝不變。
·1968年為配合茶廠定量供應的原因,沱茶重量從原來的125g改為100g。

1972~1978
·1972年經省茶葉公司批准,恢復七子餅茶的生產。同年六月,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合併省土畜產進出口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經省公司批准恢復七子餅茶生產。


·1973年昆明茶廠吸取下關茶廠緊茶渥堆發酵的原理,再經高溫高濕人工速成的後發酵處理,製程現今的雲南普洱茶(熟茶)。
·1975年試製普洱沱茶(熟茶),
·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7663)專供香港天生行,由該行轉銷法國市場銷售。
·1976年省公司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會議,要求昆明、 勐海、下關三個廠加大生產普洱茶(渥堆熟茶),並決定茶品標號。下關廠為76開頭,末尾為3。
·1978年下關茶廠原本產量不大的圓茶(七子餅茶),因原料調撥困難,省公司將生產計划下達給勐海茶廠加工。
1979~
·1979年香港天生行到下關廠參觀,1980年再偕同法國茶葉批發公司、專欄作家、醫學博士等一行人到廠參觀。
·1983年因訂單需求,向省公司申請恢複製作七子餅茶,唯量少以供應日本外銷訂單為主。
·1985年為解決廠內的野生茶(荒野茶,又稱大樹茶)出路問題,經抽樣送商業部杭州茶葉加工研究所鑒測,結果確認屬茶科植物,可飲用。
·1986年班禪參觀下關茶廠,希望恢復心臟型緊茶的生產,併當場訂購500擔,由下關茶廠加工後運交青海省政協;而當時亦在省內邊銷茶區銷售一部分,但數量不多。
·1987年底台灣開放大陸探親,1988年底台灣茶藝界一行十四人到下關茶廠參觀。
·1988年為解決中檔原料過多,開始試製加工“丙級沱茶”。
·1989年昆明茶廠開發出旅遊微型沱茶。下關茶廠於1997年生產3g微型小普洱沱茶,主要出口日本。
·1992年松鶴牌沱茶(內銷)註冊商標正式啟用。
· 1993年開始生產“一級沱茶”。
·1996年茶廠決定將廠徽圖形做為產品標誌,壓制在甲級沱茶上,以取代原來壓制在甲級沱茶上的“甲”字。

 

茶,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不可一日無茶”,茶文化深入每一個人、每個家庭之中。雲南是茶的故鄉,而下關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四通八達的交通形成集散地的最佳條件,製作工藝精湛,下關茶廠以沱茶聞名於世,素有『沱茶之鄉』的美稱。雲南下關茶廠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大理市點蒼山與洱海之間,這裡有東方日內瓦的美譽。『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優美的風光寫照,也是茶葉生產加工的優良生態環境。
歷史沿革
1941年(民國三十年)蒙藏委員會派任桑澤仁與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資於大理下關創辦康藏茶廠,也就是下關茶廠的前身。主要加工緊茶、餅茶銷西藏地區,加工沱茶銷四川。至目前為止,緊茶與沱茶仍然是下關茶廠主要的特色產品。1942年加工的緊茶銷往西藏、四川,及雲南省當地少數民族地區,註冊商標為『寶焰牌』。1944年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退股,省茶司改名為雲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1945年抗日勝利後,業務不振,蒙藏委員會退股,下關廠遂變為省茶司獨資經營。1949年停止生產。
1950年改名為『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分公司下關茶廠』,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內統一使用『中茶牌』商標,從此各國營茶廠統一沿用『中茶牌』至今。1953年改名為『雲南省茶業公司下關茶廠』,行政歸屬雲南省商業廳。1955年,下關地區歷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號全部納入下關茶廠。1957年改名為『雲南省供銷合作社下關茶廠』,1958年又改名為『大理茶廠』,1959年又恢復為雲南省下關茶廠。
1986年建立大理州茶葉公司,直屬州政府主管,下關茶廠為其管轄。1990年晉陞為國家二級企業,寶焰牌(緊茶、餅茶、方茶)註冊商標正式啟用,1992年松鶴牌沱茶註冊商標正式啟用。1994年由雲南省下關茶廠、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重慶渝中茶葉公司、雲南省下關茶業綜合經營公司、下關茶廠職工持股會,共同發起組成『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下關茶廠投資組建雲南茶苑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大理茶苑旅行分社。1999年下關茶廠正式規範為雲南下關茶廠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產銷現況
下關茶廠產品分為三大類四十多個品種,年生產銷售精緻茶6000噸以上,是雲南省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精緻茶加工企業。尤其以沱茶再1902年創製於下關茶廠以來,以獨特的色、香、味、形及醫療保健效果為消費者所鍾愛;暢銷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更遠銷歐美、日韓、港澳台及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三度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更三次榮獲世界食品金冠獎(86、87、93年)的殊榮。下關茶廠單是沱茶的年銷售收入達人民幣3500萬元。下關沱茶有着香、甜、軟水、較不刺激的特性,目前在台灣的消費市場穩定成長的趨勢。
而作為雲南省緊壓加工中心和邊銷茶集散市場,下關茶廠是中國官方指定16個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之一。下關茶廠的寶焰牌緊茶(俗稱香菇緊茶)六十多年來一直為新疆、西藏等邊疆民族的最愛,銷售十多萬噸。而近年因為其形狀特殊討喜,也成為廣東、香港及台灣的收藏家的新寵。
下關茶廠生產以出口為主的特種茶,多為選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過現代工藝精緻加工而成。除了散茶外,緊壓茶包括沱茶、緊茶、七子餅茶、茶磚等,另還有綠茶、花茶、感通茶、白族三道茶、袋泡茶(茶包)等等。

分類: 精選普洱茶微信,標籤: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