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茶之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植於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採收的品質最佳。

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蘊含著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清飲最能品味祁紅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飲紅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適。

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裡在清代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並成為後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祁門茶葉條索緊細秀長,湯色紅艷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飲。祁門茶區的江西“浮梁工夫紅茶”是“祁紅”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於世。

翻開美國韋氏大辭典,“祁門紅茶”的譯英詞組悄然出現了。這上邊清楚地記錄著祁門紅茶的原產地——中國安徽省祁門縣。

祁門產茶可追溯到唐朝,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記載,當時的祁門就隸屬歙州。

祁門產紅茶,事出近代。當時的英國、法國、俄國、丹麥等國家都有着巨大的紅茶市場。1875年前後,祁門人士胡元龍借鑒了外省的紅茶製法,在祁門加工出了紅茶。

英國是世界上飲紅茶最多的國家之一,而飲下午茶更是一種高雅的社交活動。在英國,人們在進下午茶點時,茶要點點潤飲;點心要細細品嘗;着裝要典雅入時,人們將飲茶視為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而當時的祈門紅茶是下午茶中的極品。

祁門境內,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面積佔九成以上,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早晚溫差大,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

祁門紅茶的採摘季節,是在春夏兩季。茶農們只採鮮嫩茶芽的一芽二葉,然後,經初制、揉捻、發酵、等多道工序。紅茶的加工與綠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發酵的過程,揉捻細碎的嫩芽發酵後,由綠色變成了深褐色,還要經過人們細心挑選、將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紅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鮮嫩的芽葉。

祁門紅茶採制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複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一百多年過去了,祁門紅茶早已走紅了世界。而祁門百姓以茶待客的習俗,也由綠茶改為了紅茶。人們閑暇相聚,談今論古,海闊天空,一杯紅茶伴着老人們度過一個愜意的午後。

由於祁門所產的紅茶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外國人稱祁門紅茶為“祁門香”;“王子香”;“群芳最”。早在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祁門紅茶”曾獲得了特等獎憑和金牌。所以,美國韋氏大辭典中收錄“祁門紅茶”這一詞組,也就不足為怪了。

祁門紅茶,它與印度的“大吉嶺”和斯里蘭卡的“烏伐”齊名,一直被譽作“世界大高香名茶”。因其主產安徽省祁門縣,而在茶葉初制時經過了一道特殊的發酵工序致使成品茶葉泡出的茶湯和茶葉的葉底均呈紅色而得名。

它的主要特點是:茶葉外形條索緊細苗秀,顯毫,色澤烏潤;茶葉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國際茶市上把這種香氣專門叫做“祁門香”;茶葉湯色和葉底顏色紅艷明亮,口感鮮醇酣厚,即便與牛奶和糖調飲,其香不僅不減,反而更加馥郁。

“祁門香”所用的茶樹是全國茶葉品種審定委員會議定的國家良種“祁門種”,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展,分枝密度中等葉片略向上斜生,葉形長橢圓,葉面微隆起,葉色綠,富光澤,葉質柔軟。

紅現采現制,以保持鮮葉的有效成分,特級祁紅以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為主,製作工藝精湛。分初制和精製兩大過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等工序。精製則將長短粗細、輕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經篩分、整形、審評提選、分級歸堆,同時為提高幹度,保持品質,便於貯藏和進一步發揮茶香,再行復火,拼配,成為形質兼優的成品茶。

“祁門香”香飄五洲,主要出口英國、荷蘭、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一直是我國的國事禮茶。劉少奇主席、江澤民總書記出國訪問時都曾帶過“祁門香”饋贈外國元首。

胡元龍(1836—1924),字仰儒,祁門南鄉貴溪人。他博讀書史,兼進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聞名鄉里,被朝廷授予世襲把總一職。

胡元龍輕視功名,注重工農業生產,18歲時辭棄把總官職,在貴溪村的李村塢築5間土房,栽4株桂樹,名之曰“培桂山房”,在此墾山種茶。清光緒以前,祁門不產紅茶,只產安茶、青茶等,當時銷路不暢。光緒元年(1875),胡元龍在培桂山房籌建日順茶廠,用自產茶葉,請寧州師傅舒基立按寧紅經驗試製紅茶。經過不斷改進提高,到光緒8年(1883),終於製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紅茶,胡云龍也因此成為祁紅創始人之一。瓷土亦是祁門特產,同治4年(1865),胡元龍在祁東庄嶺村,發現了“太和坑”瓷土礦,被定為御瓷專礦,祁門瓷土業因此得到大發展。

胡元龍為人急公好義,主持公道,濟困扶危,威望很高。戊戌維新後,科舉廢止,但祁門山區風氣閉塞,無人興辦學校。他乃大力倡導,邀聚南鄉人士,於光緒30年(1904)在平里創立梅南學校,開祁門辦新學之先河。次年,祁門縣高等小學校,在其影響之下,亦籌創成立。貴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龍認為要改善群眾生活,必須發展農業生產,開荒種地。當時荒山皆為祠會佔有,他打破封禁條規,集合村中百姓,宣傳墾荒的益處,簽具公約。並自己帶頭,墾山千餘畝,種植茶葉、茶籽、毛竹、杉樹,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以後祁門各地也都援例開墾,造成自墾自產自得之風,促進了生產發展。

胡元龍曾對子孫說:“書可讀,官不可做”,並撰廳聯一對曰:“做一等人忠臣孝子,為兩件事讀書耕田”,可見其輕視功名、注重生產的思想,後人尊其為“祁紅鼻祖”。

【茶史追溯】

祁門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很有名。那時休寧、祁門、歙縣所產茶葉以浮梁為集散地,大詩人白居易的詩中就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句子;唐代楊華所著的《膳夫經手錄》中記有”歙州、婺州、祁門方茶制置精好,商賈所賞,數千里不絕於道路”說明了祁門在唐朝已是較重要的茶葉產地。

至清光緒以前,祁門所產茶葉均為綠茶。光緒年間,黟縣人余干臣由福建回鄉,仿效閩紅製法,試製紅茶成功,這就是祁紅的開端。後來,在他的帶動下,附近茶農紛紛改制,逐漸形成祁紅產區。

祁紅一經問世,就以其優異的品質成為紅茶中的後起之秀,它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和斯里蘭卡的”烏伐”紅茶齊名,被譽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1980年祁紅獲國家優質產品獎章,1983年獲國家出口商品優質榮譽證書。祁紅”祁門香”香飄五洲,主要出口英國、荷蘭、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一直是我國的國事禮茶。

【名茶鑒賞】

祁紅採制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複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沖泡方法】

簡單泡法

將水燒沸,茶具最宜景瓷,裝上大約佔壺容量十分之五的茶葉,沖入沸水,沖泡後香氣高銳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聞香,再品味,滿口生香,回味甘美。

功夫泡法

祁門紅茶採用清飲最能品味其雋永香氣,沖泡工夫紅茶時一般要選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紅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溫在90—95℃。沖泡工夫紅茶一般採用壺泡法,首先將茶葉按比例放入茶壺中,加水沖泡,沖泡時間在2—3分鐘,然後按循環倒茶法將茶湯注入茶杯中並使茶湯濃度均勻一致。品飲時要細品慢飲,好的工夫紅茶一般可以沖泡2—3次。

具體步驟

1、備具: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放在茶盤上,茶道、茶樣罐放在茶盤左側,燒水壺放在茶盤右側。

2、賞茶:打開茶樣罐,讓來客欣賞茶葉的色和形。

3、燙杯熱罐:將開水倒入水壺中,然後將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壺中。

5、洗茶:右手提壺加水,用左手拿蓋颳去泡沫,左手將蓋蓋好,將茶水倒入聞香杯中。

6、第一泡:將開水加入壺中,泡一分鐘,趁機洗杯,將水倒掉,右手拿壺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只斟七分滿。

7、鯉魚跳龍門:用右手將品茗杯反過來蓋在聞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聞香杯杯底,翻轉一圈。

8、遊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

9、喜聞幽香: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90度,杯口對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

10、品啜甘茗:三個口是一個品,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嘗,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更多詳情請關注黃山元一柏瑞酒店。

地址;黃山市屯溪區新安大道與陽湖路交匯處

網址www.hsparrion.com

電話:0559-2585555

分類: 精選中國茶微信,標籤: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