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中國偉大卻又含蓄的器物”

2014-11-07 靜文巖茶器館 昌文茶葉經營部

上海科學家在標本中發現罕見氧化鐵,數據存儲應用前景誘人


宋代建盞竟含硬磁材料

640 1

建盞標本的光學顯微鏡照片

“卡時代”最害怕什麼?消磁。有什麼材料能一勞永逸地擺脫消磁煩惱?最近,上海科學家首次在宋代建盞標本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高純度硬磁材料–epsilon-Fe2O3,它極難被消磁,在高密度數據存儲方面可能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古陶瓷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李偉東與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志合作領導一支國際團隊,進行了該項目的研究。他們告訴記者,epsilon-Fe2O3是氧化鐵家族中“神秘莫測”的一位: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這種材料在1934年被首次發現後,其晶體結構直至近10年才被確定。但它的硬磁性魅力,始終牽引着科學家的心弦。原來,高純度的epsilon-Fe2O3極難被消磁。這種材料不僅可用在信用卡磁條上,還可在研發更快更節能的計算機、存儲量更大更便宜的存儲介質以及高速無線通訊等領域大顯身手。同時,氧化鐵化合物製備成本低廉,有望大規模推廣。然而,遺憾的是,現代製備技術目前只能得到納米尺度的epsilon-Fe2O3晶體,且難以得到高純度不含雜相的材料,使它的應用推廣步履維艱。

戲劇性的是,李偉東和劉志等人意外地在1000年前的宋代文物建盞中,發現了夢寐以求的高純度大尺寸epsilon-Fe2O3晶體。

建盞在宋代是皇帝隆重賜茶的專用茶具,被稱為“中國偉大卻又含蓄的器物”。一件件精美的建盞,交錯着質樸的黑釉與自然天成的條紋斑點,有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盞等種類,令人賞心悅目。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上硅所與福建博物院合作,對建盞進行系統研究。近年來,李偉東與劉志等國際團隊合作,藉助各種先進實驗手段,對建盞兔毫釉、油滴釉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令人吃驚:他們首次在銀色油滴中發現了罕見的高純度epsilon-Fe2O3晶體–這些晶體的純度和尺寸,為目前人工製備條件所難以達到。

研究人員推測,雖然古代窯工並不懂得其中的奧妙,但“無心插柳”地滿足了epsilon-Fe2O3晶體的苛刻生長條件:高鐵粘土作為制瓷原料,在依山坡而建的龍窯中燒制,恰好提供了合適的高溫和低氧分壓條件。

6402

 

上硅所針對宋代建盞進行了實驗考古學研究,通過陶瓷原料組成及窯爐溫度和氣氛的控制,成功驗證和再現了宋代建盞的科學規律和藝術魅力。

 

640

分類: 精選建盞天目汝窯微信,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