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含鐵的茶器“鐵胎”建盞的鑒別知識

建盞常被稱為“鐵胎”、“鐵器”,何故?

厚重如鐵

將任何建盞拿在手中的第一感覺就是“重”。北宋蔡襄在《茶錄》中,便曰建盞“其坯微厚,熁[xié]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意思是,建盞坯較厚,用火烤過,盞熱的時間很長、不容易變冷,最適用於點茶了。因為盞“冷則茶不浮”,即是盞的溫度較低,茶粉就無法上浮,茶湯擊拂過程中不易形成湯花、泡沫,自然也就無法“咬盞”了。

坯厚,是點茶鬥茶所需。上圖是典型的建盞殘片標本,底足坯和釉層的總厚度約為1cm,盞壁坯和釉在止釉線處的厚度都是最厚,約0.85cm。與任何其他朝代的茶碗、茶盞相比,建盞的厚度是數倍之多。坯厚,盞自然重。以12.5公分標準束口盞為例,多個測量的結果是228~255g,平均重約242g,近半斤,拿在手上非常有分量。

建盞的重心偏下,整個器型有下沉之勢,且在青黑釉色的烘托下,第一直觀便是沉穩、厚重之感,尤其是標準束口盞。撇口盞和敞口盞(斗笠盞),由於盞壁與中線的角度較大,口沿外卷或未收,會顯得輕盈一些。

褐黑如鐵

建盞的口沿打磨面

建盞釉黑、胎黑,可謂表裡如一。胎黑是建盞的一個重要特徵,其截面顏色一般為黑色、灰黑或褐黑。這一點,在殘件的打磨面上觀察最為明顯;而殘件的自然斷面由於吃土緣故,顏色會感覺略淺。另外,建盞的底足也一般為褐黑、褐色,或赤褐色,是區分其他建窯系窯口所產黑釉盞的重要特徵。

建窯的胎色

建盞,色呈褐黑,是因為坯體含鐵量很高,含鐵量約7.3%,其所用的坯原料是當地盛產的紅色高鐵黏土。而同是宋代窯口的吉州窯和耀州窯,含鐵量就要低得多,吉州窯的含鐵量約2.7%,耀州窯約2.4%。含鐵量也決定了它們的胎體顏色,吉州窯呈土黃色,耀州窯的含鐵量更低,顏色也更淺、顯白色。

吉州窯的胎色

耀州窯的胎色

堅硬如鐵、叩聲如鐵

建盞的胎體厚實堅硬,用手指叩之,如同一般的鐵質器皿一樣,鏗然作響,且聲音沉重、有力,與一般薄胎瓷器的清脆聲明顯不同。建盞堅硬,是由於其燒成溫度高達1300多度,遠高於一般瓷器1200℃的燒成溫度,使得坯料燒結程度更高,胎質更為緻密,強度更高,胎體更為堅硬。(註:這裡胎質緻密,與“桃酥狀”胎體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桃酥胎體是坯體原料中的砂粒顆粒較大所導致,與燒成溫度無關)

厚重如鐵,褐黑如鐵,堅硬如鐵,叩聲如鐵,故曰建盞為“鐵胎”、“鐵器”。

分類: 精選建盞天目汝窯微信,標籤: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