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徐秀棠之子):為訛傳的“傳統手工壺工藝”改錯糾謬

宜興紫砂傳統全手工成型技法是一門傳統的、有傳承的、有師承流派的手工工藝,不是手工做出來就是傳統全手工,它在成型中也使用模具,甚至有一些可以使用石膏模具來代替傳統的紫砂石頭模具。如茶壺的雕塑點子、花紋的印版等等,這種工藝的改良並沒有破壞或影響紫砂傳統工藝的流程。全手工與模具製作茶壺是全世界的陶工都可以做到的,而用宜興紫砂傳統全手工成型技法做一把茶壺是不容易的,沒有多少年的傳統手工工藝訓練是不行的。

1958年後由於石膏模具的出現,傳統手工工藝的訓練的要求降低了,發展到今天,傳統工藝的手法得到簡化,且可以有一人單獨完成變成多人分工合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做一把掇只,按照傳統全手工成型技法需要100多個工具,而每一個工具都有各自的要求,你想象一下,你要搞懂這麼多工具的製作方法與使用要求,已經非一朝一夕之功了,況且還要碰到好的老師傳授你。同樣的掇只,如果不用傳統全手工去完成,有二、三十個工具就可以全手工完成,有一些工具還可以請人代做。所以說要一個消費者去區分傳統全手工、一般的全手工與模具製作,以及它們的好壞就非常困難。而有一些消費者與商家受到誤導後反過來影響年輕的或剛剛入門的紫砂從業者,使得紫砂工藝受到誤導,在此我想指出常見的:

“茶壺內部加蓋印章就是全手工的”

茶壺內部加蓋印章最初是一些作者為了防假,在茶壺內部加貼一個敲了印章的泥片,增加了造假的難度,容易鑒定自己的茶壺。發展到今天,市場上好像茶壺內部敲了印章就是全手工的,不是模具製作的。很多人為了迎合市場,紛紛在自己的茶壺內部打上印章以示自己的茶壺是全手工的。其實這是一個工藝的誤導,我們紫砂工藝的成型技法是拍打成型,拍打的時候需要用手從茶壺的身桶內部抵住才能承受外部木拍的拍打,有時內部的手指還需要輕微用力來控制泥片的變形曲線,你在泥片上敲了印章,肯定要受到內部的手指的擠壓而變形,不可能很清晰,從工藝上講,如果印章還是清晰的就說明你的拍打不到位,沒有用力了,所以說在茶壺內部敲印章來證明全手工是畫蛇添足之舉。

市場上很多模具製作的茶壺同樣可以在茶壺內部敲上清晰的印章,只要用模具擋身桶時注意一點而已。

“高檔的茶壺要裝球孔”

歷史上紫砂茶壺的出水孔一般是獨孔,(有一些大茶壺用過類似金錢的孔),一直到清末、民國期間由於出口日本,受日本市場的影響,在茶壺上出現了網孔,後來在六、七十年代為了出口日本、適應日本市場的需求,紫砂一廠開發了球孔的生產,用在出口日本的商品壺上。從工藝上講,球孔、網孔增加了製作者的工作時間,所以往往球孔是請專門的人戳的;且有一些作者有時網孔開壞了也用球孔來遮醜。

從使用的角度上講,球孔、網孔容易被茶葉的梗與碎渣堵住,並且不容易清洗(尤其是球孔),一旦長時間不用後容易發霉變味,再者一個球孔佔據了很大的空間,沖泡時影響茶葉在壺內的翻滾。從文化的角度看,球孔、網孔是舶來品,而我們的茶壺誕生後一直在使用獨孔。曾經有一位日本陶藝家問過這個問題,他說你們為什麼要在茶壺內開網孔、球孔,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要求與特點,且是他們最早使用的。(當然這個理論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如今,一些消費者受到誤導,反過來影響紫砂從業者,在茶壺內裝球孔成了一種時髦,在這裡我們善意地提醒一下,當年裝球孔的茶壺是出口的一般商品壺。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