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鐵壺須知

老鐵壺起源於日本江戶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時期則更加廣為流傳,日文是稱為鐵瓶或急須。市面上,台灣地區流傳的最多的老鐵壺,大概都是昭和前後的作品,即1925年前後。大概有80年左右歷史的鐵壺,鐵瓶的產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條釜座、山形鑄物、長濱的晴壽堂、京都的龍文堂與南部鐵器,其中龍文堂乃以它的銅蓋而聞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買銅蓋。

對於一般日本人而言,鐵壺算是早期家庭用具。一般使用的材質是生鐵,但大多數鐵壺的壺蓋是銅質所制。因為鐵蓋經蒸氣熏蒸容易生鏽,所以才用銅來製造壺的蓋子。在壺蓋材質中,有一種由7種金屬熔鑄車制而成的壺蓋,俗稱七寶銅蓋。

製作一把鐵瓶需要多達80道以上的工序,想要獨自一人完成須修業至少15年,若要將自己的名字篆刻於瓶上,則需要近40年的修業時間。眾多紛繁的工序中才能誕生出經久不衰的作品。繁複的工序之後就可以看到初步的壺型,壺型也是頗有學問的,最受人垂青的是代表南部鐵瓶的“南部型”,其呈現出的縱長感猶如流暢的山形,常施以霰紋,是高級鐵瓶的翹楚,就像富士山落滿了雪,所以也被稱作“富士型”。壺上肌理紋樣是美的集中顯現,近3000種傳統的紋樣中尤以霰紋最為出名,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霰紋的鐵瓶即便在大雪時節煮茶也屬應景之物,山水、人物、台閣、花鳥、魚獸,曲盡其妙。其他的如龜甲紋、線紋、櫻紋也是常見的紋樣,而“紋”所呈現出的鐵與鑄型間自然形成的凹凸肌理。

(霰紋)

【鐵壺選購】

根據製作工藝、材料等,鐵壺的價值也有高低之分。壺上有錯金、錯銀的大都是以前王公貴族及大戶人家使用,有的還會有鎏金的工藝。這些,都會增加鐵壺的收藏價值。另外鐵壺的價值也會因其製作者的名氣、技藝而大有不同。

明治時期製作的名家有:平安光玉堂、金祥堂、金精堂、祥雲堂、正平造、佐藤敬清、高橋敬典、菊地政光等等。龍文堂和龜文堂也是兩個非常有名的制壺機構,龍文堂門下有不少鐵壺製作大師。龍文堂門下安之介、大國、大朗、上田、林造等等。

【鐵壺保養】

1.第一次使用鐵壺,先將一小杯茶葉|沖調用布包好放入鐵壺,加上水煮至水滾,沸騰10-15分鐘,然後把壺內的水倒進白色的杯或者碗里。重複2-3次,直到水質透明,沒有氣味。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質,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使壺內不容易生綉。

2. 開始使用後約5天左右,內部會出現紅色如銹斑一樣的東西,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長期使用後,內部會全部變紅,只要水不會變濁這是沒關係的,請勿清除它,不要以為是生鏽就去擦它或洗它。平常使用時除煮沸時,盡量不要讓壺內有水份,煮沸後將熱水倒進熱水瓶等讓內部保持乾燥,在鐵壺完全冷確以前,請不要蓋上蓋子,要先用干布擦乾壺蓋,因為在把煮開的水裝入熱水瓶或其他容器後,立刻蓋上蓋子的話,壺內的蒸氣會隨着溫度下降而變成水滴流入壺內,導至壺身內壁生綉。

3. 壺的內壁請勿用干布或毛刷擦它,更忌用清潔劑洗它。

4. 盡量避免干燒在壺內無水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再加熱。因為反覆而持續的空燒,會縮短鐵壺使用的壽命,也有可能將鐵壺燒裂。

5. 防止溫差過大,壺體溫度與水溫,兩者溫度相差過大時。如:壺溫低時,加入熱水或壺溫高時,倒入冷水。有類似上述情形時,會有裂壺的風險。

6. 避免使用瓦斯、酒精爐,老鐵壺更嚴禁使用上述火源。一般而言,以炭爐最佳,不僅能養成美麗的皮殼,木炭中的遠紅外線更能達到環境殺菌效果。

——————————————————–

如何訂閱

1.迴文章頂部,點擊標題下方 紫砂百科 即可關注(推薦)。

2.搜索公眾號:【紫砂百科】點擊關注。

分類: 精選茶藝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