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記窯:400年的薪火相傳

人們總是讚歎每個陶瓷的美麗,卻常常忘記生產它的母親——窯。

月記窯,仰卧德化縣三班鎮400餘年,以薪材為食,哺育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茶壺、陶罐。數百年來多處的窯址或遭遺棄、或隱沒於世,唯有月記窯,薪火相傳,延續着生生不息的瓷史。

龍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最早發現於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窯呈長條形,依山坡所建,自下而上。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同時裝燒面積大,產量高,故自商代至明清時期南方地區多有砌築。

其實第一次看見月記窯,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不起眼”,看起來簡陋、寒磣,整個盡30米的窯身卧居在並不陡峭的山坡上,圍繞在旁邊的是成堆的枯柴,身旁則是層層墊滿四百年來廢棄的碎瓷片。它淹沒在周圍陶瓷小作坊中,一堆堆陶瓷胚體,一層層廢棄的陶瓷片。做為傳統瓷窯的代表,月記窯聯結者德化陶瓷歷史和未來。

在古代用龍窯製作陶瓷是個繁瑣的過程,在瓷土、制坯、裝窯、燒制等都有非常多的講究。

直到今天,在各種電窯等高新科技的壓迫下,月記窯每半個月開一次火,批量燒制一些陶罐和茶壺到城裡販賣。

(XHDW)(3)古老的中國黑釉建盞藝術再現輝煌

歲月如歌,歷史給月記窯的確實這百年窯內四壁的磚已多呈黑褐色,並結上了一層層的“泥疙瘩”,訴說著它的經歷。

不過月記窯並不會這個悄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它漸漸的受到了國內外的關注,他們深深地被德化底蘊深厚的陶瓷文化吸引,三年前泉州籍藝術家吳金填先生在月記窯旁邊創建了國際當代陶瓷藝術中心。這對月記窯來說是一個美麗的開始。

月記窯還吸引了一些年輕的陶藝愛好者在這裡創作,學習,我們經過的就有一家工作室叫“土不土人家”工作室有兩個年輕人專註着自己的創作,我們在參觀他們創作時,發現了我們“淘”瓷新開始。很多精美的月記窯柴燒杯子,茶壺等都可以隨意挑選,個個都是被月記窯哺育的孩子。在月記窯領略窯的魅力,一個普通泥巴,給它溫度,給它火的柔情,便神奇的轉換成如嬰兒般的器皿。

jh643e3w

我們永遠都忘記不了母親的艱辛、智慧、和包容。我們也不會忘記哺育陶瓷的月記窯。

添加微信號CND1736180088,與我們成為好友,加入建發旅遊在線,實時關注動態旅行信息

更多精彩請訪問:www.0595u.com

分類: 精選鈞瓷青瓷柴燒微信,標籤: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