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烙印的手:送出茶葉的悠香 留下歲月的積淀

越往日子裡走,身上的印記就會越重,特別是手,隨着歲月的進程,每一個人的掌紋里都會有生活與光陰的沉澱。

而有這麼一批人,他們手上的烙印與茶相關。

———

易武麻黑寨,90歲的高婆婆正在撿普洱黃片

20多歲守寡,一個人養活一雙兒女,高婆婆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圓滿。不過好在近年來,隨着易武古樹茶價格的水漲船高,給婆婆家帶來了相對於以前更高的經濟收入。

高婆婆的女兒,在昆明的一家超市工作。每年這個時候,她都會回家幫媽媽打理自家的古樹茶。“這個季度賣茶賺的錢,比我打工一年都賺的多。”高婆婆的女兒笑着說。

四川雅安蒙頂山,劉師傅正在製作蒙頂黃芽

炒青結束,把冒着熱氣的茶葉用棉紙包好,製作黃茶最主要的悶黃工藝便開始了。悶到一半時,劉師傅小心翼翼地打開紙包,把茶葉由內向外翻抖,擠壓在裡面的茶葉被翻到了外面,而外部沒有悶到的茶葉則落在了裡面。這小小的動作,是為了讓每一根茶葉都能充分氧化,是人與自然合力創造的產物。

在四川,劉師傅被業內稱作黃芽大師,常常會接受採訪和拍攝,所以在面對我們鏡頭的時候,劉師傅並不緊張,而是侃侃而談,說他的工作,他的家庭,說他在茶廠里開車的兒子和做銷售的兒媳婦。他說自己並不奢求什麼出名,只要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就夠了。

安徽黃山,茶農李爺爺正在採摘春茶

茶葉收購是按斤算的,李爺爺一天最多能采13斤,一斤鮮葉賣20元,一天下來平均有200元上下的收入,不過也只限於春茶季。今年,李爺爺採摘的茶將會被製成2014年特級黃山毛峰,流向全國各地。

相較於其他茶農在拍攝時表現出的害羞遮掩,李爺爺倒是最配合的一個,毫不畏懼鏡頭,且頗有一股孩子似的狡黠。在被問到是否愛喝黃山毛峰茶時,李爺爺笑嘻嘻地直言道:“平時在家,喝得最多的其實是白開水。”

安徽祁門,祁紅非遺傳承人謝永中在揉搓祁紅香螺

祁紅香螺外形的捲曲度,直接反應了一個制茶師傅的手法和功底。一個熟練的制茶師傅一天只能做出5斤左右的干茶。

不過這難不倒謝師傅——從小就跟着父母學習做茶,到1971年招入祁門茶廠,謝師傅可謂是制了一輩子茶了。雖然2001年時謝師傅已向當時的廠里辦理了內部退休手續,不過直到現在他都沒能閑着,繼續跟茶葉打着交道。

祥源易武鬥茶會,瑤族丁家寨的婦女正在揉捻茶葉

隨着手掌的輕壓揉動,空氣中漸漸聞到一股普洱茶鮮葉的味道,手指縫也被染成了褐色。由於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每一家的炒青、揉捻的方法就跟家常菜一樣各有千秋。如果你有靈敏的舌頭,或許還嘗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因為普洱茶的火熱,各路資金湧入易武,而易武也漸漸被開發成茶葉生產和旅遊的重地,學會適應家鄉的變化,也是這些少數民族茶農們除了做茶以外更重要的事情。

———

據說,以手相茶千萬次,茶葉便會改變手中的紋路,柔軟、舒緩的樣子像極了葉脈。

許多人喝茶喝得多,便自封為茶人,但茶從身中過,絲毫不留痕。

反而是辛苦勞作的制茶人們,卻因為與茶生活在一起,身上印刻了來自茶葉的烙印。

感恩這些手的烙印,為我們帶來無數有溫度的感動。

 

—【大勐海】—

| 茶事新美學 品茗新感受 |

投稿、商務合作,聯繫郵箱damenghai@sina.com

 

【圈子】
專註傳播,樂於分享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大勐海”新浪微博

分類: 精選茶藝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