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土與火的對話

土在陶瓷成形的過程中,常被疏忽而不受重視,因為土是那麼平常、那麼的熟悉,天天踩在腳底。其實真正要了解土的性質,可能花上一個人的一輩子的時光也未必達到。這種說法絕不誇張,當一個學陶者進入陶瓷的領域,就會慢慢體會土的個性非常簡單卻難以了解,想要充分掌握土性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土的黏性、延展性、收縮、溫度、礦物特質等,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和她相處,了解她的特質,方可隨心所欲成型加以應用。
火在陶瓷燒成過程中是最重要的,每一個不小心就前功盡棄。不過以前的陶瓷因為專業分工較細,拉坯的人不懂土、上釉的人不懂燒,比比皆是。現在的陶藝工作者,除了找到適合自己土性的創作材質外,還要懂火;司火時靜聽其聲,光看火色、注意天氣與煙變化,這些燒窯技藝不可忽略!


土與火兩者經過我們穿針引線的相互對話,才能交織出美麗作品。土與火的藝術,在高溫的變化中轉化多元的美感;創作者必須在變化萬千的質感中抉擇出最適合自己的美感形式;質感的選擇與偏愛,透露出創作者的心性與喜好。柴燒陶藝創作是最貼近創作者性格,也是最能表現作者性格、生活、思想、文化背景的一種創作方式。

獅頭山原礦土(加原礦石英砂)在1360高溫下,坯胎土礦到達融臨界點,像火山岩漿一般熔化下來。

chito001

 

印尼原礦土(加原礦石英砂)在高溫1380-1450度,坯體與灰共熔,形成“古玉”般溫潤質感。

chito002

chito003

 

原礦高齡土胎骨與柴柴灰共熔呈現“金絲”般的效果

chito004

 

日本信樂太白土1410度、二度燒

chito005

 

不同原礦土,經高溫柴燒將坯體內部質感呈現“花豹紋”

chito006

以上舉例的是原礦土在高溫之下所呈現的土礦之美,如果再將不同原礦土混合調配,將是可以呈現更多樣豐富的變化。



您好!歡迎關注庄苑中國!庄苑將帶您去發現樸素、平凡卻有靈魂的陶瓷藝術,讓我們一起追索中國千年陶瓷的文化歷史,請隨時關注我們推送的圖文消息,感謝您的關注!

chiso009

 

分類: 精選鈞瓷青瓷柴燒微信,標籤: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