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紫砂名人(下)

邵蓋:明萬歷年間宜興紫砂陶工匠,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將其列入“別派”。被列入別派的還有同期的周後溪、邵二孫,以及天啟、崇禎年間的宜興紫砂陶工匠陳俊卿、周季山、陳和之、陳挺生、承雲從、沈君盛等人。書中還說他們的生平見於汪大心《葉語附記》。

陳辰:字共之,明天啟、崇禎年間宜興紫砂陶工匠。他善於在砂壺上鐫刻銘款,時人製成的壺多請他鐫款文,被稱為“陶家之中書君”。《陽羨茗壺系》將其列入別派。

funpeo003

徐令音:江蘇宜興人,明天啟、崇禎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宜興縣志》記:“若徐友泉、陳用卿、沈君用、徐令音,皆製壺名手也。”說明他的製壺技藝可與徐友泉等人相比擬。《陽羨名陶錄》認為他可能就是徐友泉之子“小徐”。

項不損:名真,浙江嘉興人,明天啟、崇禎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它是嘉興名族項氏後裔,曾以諸生貢入國子監。吳騫《陽羨名陶錄》認為項不損製作砂壺乃文人偶爾寄興之作。他所製之壺質樸雅緻,款識書法有晉唐風格,水平高於時大彬、李仲芳諸家。

沈子澈:江蘇宜興人,也有說是浙江桐鄉人,明崇禎末年宜興紫砂陶名手。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雲其製壺古雅渾樸,曾為他人製菱花式壺,鐫銘曰:“石根泉,蒙頂葉,漱齒鮮,滌塵熱。”《陽羨名陶錄》稱其為“明季一名手也”。

陳子畦: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宜興紫砂陶工匠。《陽羨名陶錄》記其最善仿徐友泉,製品為時人珍愛。又有人說他是清初紫砂名家陳鳴遠之父。

惠孟臣: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宜興紫砂陶名家。清人的著述里對於他的壺藝評價不相一致,如張燕昌《陽羨陶說》雲其壺款識筆法不俗,做工則遠不及時大彬。《陽羨名陶錄》作者吳騫記其收藏的孟臣製壺,風格古樸,底刻唐人詩句及署款行書10字,筆法似唐代書法家褚遂良,認為惠孟臣“亦大彬後一名手也”。惠孟臣以善製小壺出名,製品精妙,為時人所賞識。清初施鴻保在《閩雜記》中稱:“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壺如胡桃者,名”孟臣壺”。”說明他製作的此類小巧的茗壺乃功夫茶必備的茶具。

項聖思:不見史載,但其所遺作品紫砂桃杯,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杯呈硃砂紫色,劈半桃為杯,枝作把手,枝葉纏蔓,桃葉脈絡畢現。桃杯口沿外刻七言詩兩句,詩下署“聖思”二字,並鈐“聖思所作”陽文小印一枚。這件作品精巧玲瓏,技藝獨絕,是紫砂器中極為少見的珍品。杯托為民國名手裴石民1924年配製,上有收藏家儲南強所寫題記,他寫道:“聖思相傳為修道人,姓項,能製桃杯,大於常器,花葉幹實無一不妙,見者不能釋手……”這可能是有關項聖思的惟一記載。

陳鳴遠:名遠,號鶴峰、鶴、壺隱、石霞山人。江蘇宜興人,清初宜興紫砂陶名家。《宜興縣志》稱陳鳴遠是近百年來壺藝成就第一名手。他長於雕塑,善於巧妙調配泥色,是一個善翻花樣、塑鏤兼長、技藝精湛的大師。作品類型廣泛,既有茗壺茶具類,也有文房雅玩類。清人張燕昌在《陽羨陶說》中記述:“鳴遠手製茶具雅玩,余所見不下數十種。”有天雞壺、海棠杯、誥寶壺、花尊、菊盒、香盤、什錦杯、硯屏、梅根筆架、蓮蕊水盂以及各種瓜果小品等,均文麗工雅,款識書法雅健,有晉唐風格,譽者以為“堪與三代古器並列”。他的作品名揚中外,名士公卿爭相求購。

惠逸公:清雍正、乾隆時宜興紫砂陶名匠。其製壺技藝與明末名家惠孟臣相伯仲,世稱“二惠”。孟臣製品渾樸工巧俱備,而逸公則長於工巧一類。款識書法楷、行、草俱備,且竹刀、鋼刀並用,陶刻作品甚佳,非乾嘉後輩所能及。

華鳳翔:江蘇宜興人,清康雍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匠。善仿古器,製品精雅而不失古樸,兼長紫砂爐。

許龍文:清雍乾年間宜興紫砂陶工匠,技藝受陳仲美、沈君用影響,所製多花卉象生壺,壺底常刻一方印,一曰“龍文”,一曰“荊溪”。

葛明祥、葛源祥:清乾隆、嘉慶年間宜興丁蜀鎮製瓷名家。兄弟二人繼承明萬歷年間歐窯仿宋的傳統,繼續燒製“宜鈞”瓷器,釉色灰中暈藍,較歐窯更甚一籌,器型多瓶、罐、盆、盂。

陳鴻壽(1768-1822年):字子恭,號曼生。浙江杭州人,清乾隆至咸豐年間書畫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他詩書畫皆精,並擅長紫砂壺設計。陳鴻壽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任溧陽知縣期間,設計了紫砂史上著名的曼生十八壺式,請楊彭年、邵二泉等當地名家製作,又由曼生及其幕中好友題刻詩句銘文,作品世稱“曼生壺”。曼生壺的造型有石銚、橫雲、井欄、合歡、卻月、半瓦當、方山、瓜形、覆斗等,銘文或切壺切茶,或取自商周青銅器,或為歷史典故、座右銘等。壺底多有陽文篆書印“阿曼陀室”,並有“彭年”“二泉”等印鑒。陳鴻壽對紫砂壺藝的貢獻,在於使書畫與篆刻第一次以裝飾的面目出現於紫砂壺身,並導致了紫砂壺造型藝術的創新,幾何形體由此開始,造壺藝術自此呈現出“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新氣象,而“曼生壺”也為後世收藏家、茶藝家所珍愛。

邵二泉:清嘉慶道光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擅長製壺並在壺上鐫刻銘文、款識。曾於嘉慶二十一年與陳鴻壽合作製作“曼生壺”。道光年間曾為邵景南製作的壺刻銘款。

楊彭年:江蘇宜興人,一說浙江桐鄉人,清嘉慶、道光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他善於配泥,隨手捏塑,其壺或渾樸厚重,或玲瓏秀巧,均具天然之趣。他是陳鴻壽“曼生壺”的主要合作者,陳還為他題贈齋號“阿曼陀室”。楊彭年傳世作品多有“阿曼陀室”“楊彭年製”“彭年”等印記。

楊寶年:又名葆年,字公壽,清嘉慶年間宜興紫砂陶名藝人,楊彭年之弟。善製茗壺,尤善捏製之法。曾為陳鴻壽製壺,所選泥料均為名貴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藍,精光內含,溫潤如玉。

楊鳳年:清嘉慶、道光年間宜興紫砂陶女藝人,楊彭年之妹。善配泥色,作品構思巧妙,浮雕精美。其傳世品竹段壺,壺體、執柄均作竹節形,並飾以浮雕竹枝竹葉。楊鳳年也曾為陳鴻壽製壺。

funpeo004

瞿應紹:(1780-1849年)字子治,一字陛春,號月壺,晚年改號瞿甫、老治,室名“毓秀堂”。清道光貢生,官至同知,為上海名士。工詩詞、尺牘、書畫、篆刻,最擅畫竹,蘭、柳亦工。又擅陶刻,尤好將自畫竹梅及銘刻刻於紫砂壺上,人稱“三絕壺”。曾與製壺名家楊彭年合作,壺柄上有“彭年”印記,有的作品請鄧奎代筆書款。有《月壺題畫》《月壺草》著作傳世。

朱堅:字石梅,浙江紹興人,清嘉慶、道光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善製錫壺及紫砂壺,所製壺式樣多種,均玲瓏秀美,風雅宜人。創製紫砂包錫工藝,常在砂壺或砂胎錫壺面上刻梅花和自作詩句及名士題詠。曾著有《壺史》一書。

邵大亨:江蘇宜興人,清道光、咸豐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邵大亨年少就享有盛名,他善於仿古,造型以渾樸見長,做工精湛。高熙在《茗壺說》中記述邵壺“肩項及腹,骨肉亭勻”,“嘴胥出自然,若生成者”,“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邵大亨壯年便死於亂世,留存世間的茗壺寥寥無幾,在清代時便已“一壺千金,幾不可得”。其傳器有“魚化龍”“掇球”“風卷葵”“一捆竹”等式樣,都已被視珍寶。

黃玉麟:(約1842-1914年)江蘇蘇州人,清同治、光緒年間宜興紫砂陶名家。黃玉麟曾受聘於金石收藏家吳大家,將吳氏收藏之青銅器、古陶器的造型、藝術特色融合入紫砂陶中。他製壺講究泥料的選配,多圓式,作品瑩潔圓潤,精巧工整,鑒賞家珍之。現藏於宜興文物陳列室的魚化龍壺就是他的作品,壺呈紫紅色,蓋內有“玉麟”方印,蓋上有龍頭伸縮吐注,奇特靈妙。

俞國良:清末民國時宜興紫砂陶名藝人,曾被吳大請去製壺,作品工精細巧,技藝純熟,壺的體態雍容謹慎。他的作品紅泥四方傳爐壺曾於1932年獲得芝加哥博覽會的獎狀,現收藏於宜興紫砂工藝廠。俞國良的作品多鈐“國良”“錫山俞氏”印。

程壽珍:(1857-1939年)自號“冰心道人”,近代宜興紫砂陶名家。所作掇球壺猶如大、中、小三個圓球疊壘,端正穩健,口蓋緊密,曾於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此後便有“價隨身高”之譽。他所做的仿古壺特別粗,蓋大而扁平,線型粗細對比得體,骨肉亭勻,氣度不凡。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 , ,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