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子廟70號美術館|多彩紫砂:紫砂不是變色龍(化工之色)

sanjiho01

收藏一熱,百物興盛。尤其是當代工藝中的紫砂,更是一言難盡其盛。然在其興盛中,亦有善惡交織。善者,大師輩出,做工更精,藏者彌多;惡者,真假難辨,炒作盛行,甚至一些工藝師亦有代工,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近來,有為牟利而嘩眾取寵者,稱所創紫砂泥料善變,成壺遇熱水澆注、注沸水泡茶時能變換顏色或現五彩之光。而對此以為奇者,不在少數。殊不知,此處有個不小的陷阱。

化工之色

明代的紫砂泥色多紫色、紅色,而清代的紫砂泥色較多,除紫、紅二色外,還多見一種在紫砂泥中夾有梨皮似小點的紫砂,稱為“梨花點”或“桂花沙”,前者較後者粗,也有人將它們統稱為“梨皮”。“梨花點”在清代早期多見,而“桂花沙”則在雍正、乾隆時期多見。民國以後,紫砂的色彩更加豐富,如墨綠、黑色等。這都是為了豐富紫砂陶的外觀色澤,滿足工藝變化和創作設計的需要,紫砂陶者通過把幾種泥料混合配比,或者在泥料中加入金屬氧化物的着色劑,才產生的紫砂豐富色彩。不過,大凡名家對泥料的配製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進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

黑料,便是如今紫砂藝術中已漸成一大明星的混合料。因為早期的老黑泥數年前已經絕跡,所以目前市場上的黑泥製品,基本上是通過以下兩種選料配方製成的:一種是用紫泥作為基料,一種是用綠泥或白夾泥作為基料,添加鉻、鐵、錳、鈷的氧化色素調配而成,也可直接採用已經合成的黑色素來配製。俗稱黑鐵砂的泥料,為早期最常見泥料之一,為原礦加入錳而成。用紫泥所配的黑料最終是黑中帶點紫紅,這是由於紫泥含鐵量高所致。而用綠泥或白夾泥所配黑料的結果是黑中帶些青藍色。

上述兩種配料雖都是黑泥,但結果卻有些差異,有人喜歡偏暖一些的紫黑色,有人卻也喜歡冷峻的青黑。不加氧化色素是不可能配出黑色泥料的。山東黑陶的黑其實是燃料碳素滲入的結果,故溫度不能燒高,否則就褪色,因其原材料基本是接近白色的。

另外一大混合料就是墨綠泥,它是由單一綠泥(也可加入少量紫泥)添加氧化鈷、氧化鉻綠等配製而成的一個品種。因為任何一種不加色素的紫砂陶土礦料,都不可能燒成深綠色。墨綠泥是從民國陶業工廠開始將氧化鈷摻入泥中配製而出的,所以也稱“民國綠”。

據說,民國期間有一批綠泥,是在本山綠泥里同時加入了鈷礦原料和鉻綠色素而煉成的,雖不是直接加入氧化鈷,但和加氧化鈷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鈷礦比氧化鈷成分複雜,所以導致最終發色有別於添加氧化鈷的綠泥色調,形成了一種特殊色調的“民國綠”。將鈷礦加入紫泥中使其發藍發紫,也能產生和加氧化鈷大致一樣的效果。同樣,錳礦加進清水泥會使其發紫。紫砂白色,用白泥所燒;綠色,則由氧化鈷與本山綠泥混合組成;藍色是由氧化鈷與白泥配合而成;紅色是將紫泥中的山黃泥料提煉煅燒而成,或者加入鐵紅粉燒制;淡紅色是生白泥與生紅泥配合組成;褐黃是黑料與生紅泥配合組成的。

據不完全統計,較多地使用色劑配色的化工壺,即在泥料中加入着色劑(金屬氧化物),燒成後可產生許多顏色。除了深淺不一的朱、紫、黃三個紫砂本色外,還可產生鐵青、天青、粟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硃砂紫、水碧、沉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桐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多達幾十種的顏色。

當然,工業化生產後配製的許多新泥種,是隨着紫泥、本山綠泥、紅泥存量減少,好利者採用純凈陶土添加氧化物着色劑或用新的礦土替代的。雖然顏色鮮艷、光彩奪目,但實踐證明,用化工添加物做成的紫砂壺效果並不理想。另外,除了在紫砂泥中加入着色劑外,用普通陶土和化工着色劑調製的泥料成壺,其閃亮的表面是加入了過多的玻璃水或是噴漿所致。

至於紫砂遇熱能變換色彩或者身現五彩一說,一種說法是顯影劑(俗稱硼砂)所致。眾所周知,硼砂也叫粗硼砂,是一種既軟又輕的無色結晶物質,它在工業生產中有着很多用途,如我們熟悉的消毒劑、保鮮防腐劑、軟水劑、洗眼水、肥皂添加劑、陶瓷的釉料和玻璃等產品的原料中都有硼砂。將3%至5%的硼砂和於陶土中,和紅砂則變黃,和黃砂則變綠,和紫砂則變紅,調砂則變換五彩。

還有一說是“紫砂窯變”,即紫砂的紅、藍、米黃、金、綠等色彩均是在火的燒制中自然過渡而形成的,而不像傳統的制壺,顏色是添加化工原料燒制而成的。聽上去,這裡的紫砂色彩世界——各種黃色、紫色、綠色、金黃色、翠綠色——應有盡有,還有很多複合色彩,色中藏色,色中泛色:看似綠色卻映着紅色和紫色;看似黑色卻透着紅色;看似鐵色,卻滲出藍色;黃色中透着綠色;棕色中透出各種顆粒色彩……在陽光下紫砂的絢麗多彩皆歸功於窯火。但筆者認為此中蹊蹺仍然有待探究,因為紫砂礦料的本質經歷陶工數百年的探索之後,已然將其豐富的色彩挖掘殆盡。

再有便是如清水泥的磚紅色,一衝開水變成了雞血紅,這是感溫變色顏料在作怪。這種變色物質不僅使得紫砂顏色鮮艷,而且可以實現從“有色至無色”狀態的顏色變化。其實,感溫材料是隨溫度的上升、下降而反覆變色的。以31度紅色為例,31度以上呈現無色,31度以下呈現紅色。最常見的便是感溫變色油墨,主要適用於印刷、陶瓷和紡織,在零下15度至70度之間,各溫度可提供紅色、玫瑰紅、桃紅、朱紅、橘色、黃色、草綠色、綠色、天藍色、土耳其藍、藍色、深藍色、紫羅蘭色、咖啡色、黑色15種色彩。

感溫油墨(也可是定製水性油墨)的用法是在壺體的外表上嵌入感溫變色材料,主要是噴塗在壺表(有一種工藝,可以更好地將感溫變色材料整合到紫砂壺壁中)。壺內倒入水後,感溫變色材料通過壺體感應到水溫,隨着水溫的變化變換成不同的顏色。為了增加噱頭,或增強感溫紫砂壺的美觀、奇特,有人還將嵌入的感溫變色材料製成不同的圖案。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紫砂變色,在真正的行家看來,都是嘩眾取寵的伎倆。而在市場中,也只有一般的低檔紫砂壺,如幾百元至幾千元的紫砂壺,才用變色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有業內人士透露,只要是工藝師以上級別的紫砂陶者都不會如此制壺,因為在他們看來,那是在“糟蹋”珍貴的紫砂材料。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