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礦料及紫砂泥料的煉製

作者:吳國祥(重霄柳邊月)

轉載於: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1403865097184.html

一、紫砂概念引導
宜興被譽為中國陶都,陶都因為有優質的陶土礦料(甲泥)可以生產出大件日用陶而響譽海內外,至今在全國各地還能見到丁山大缸的蹤跡,陶分粗陶與精陶、歷來陶都宜興以產粗陶為主,紫砂是陶的一部分,在原料煉製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因砂壺泡茶有保質保香功效被古人發現,從而使紫砂一舉成名,成為歷代人們的泡茶利器,紫砂經過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成為一門具有獨特技能的、具有豐富內涵的、手工藝文玩瑰寶,隨著全社會經濟條件的寬裕,紫砂市場快速狂熱,狂而生亂,人們只知宜興紫砂好,卻不知何為宜興紫砂,本人曾經對宜興紫砂作過概述,宜興紫砂是有三大要素組成的一個整體:一是有非常純正的礦料(參見:宜興紫砂礦料的形成),二是有上千年傳承下來的煉泥技術,三是有上千年的傳承製作工藝。本篇就介紹一下紫砂產業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紫砂泥料煉製》。

古人不懂紫砂的化學結構,只知其物理特性,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累積經驗,掌握特性,因泥用異。不同特性的礦料用不同的方法,因紫砂的細微特性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沒有一成不變是方法,現實中經常有新手向老師傅討方,但不明白一個方只能用一次,換個時間、換個料就煉不好了,因為紫砂礦料、礦料混合度、風化程度、都是千變萬化的,這就是為什麼上千年來,紫砂泥的煉製方法沒有書本知識傳承。

紫砂壺為什麼好?是因為紫砂有透氣性,透氣的介質是什麼?是紫砂顆粒,紫砂顆粒有什麼好?一是透氣的介質,二是顆粒呈晶體結構,使紫砂壺能夠呈現晶光玉潤,溫馨含蓄,撫之如玉的美感。內部顆粒的純度和均勻度就決定了透氣的效率,就好比銅能導電,電能從這頭傳輸到那頭就是靠的介質銅線,銅越純導電能力越強,煉鐵、煉銅與煉紫砂泥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提高純度,但方法過程不同。金屬煉的越純,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就越高,市場價當然也高,而紫砂泥煉的越純,在一定環境下經濟價值反而會越低,因為使用人的投資成本加風險成本與市場價格就不成正比例。紫砂產品雖然是工藝品,但首先是商品,逃不出經濟規律和市場行為的制約。所以,在商品市場下紫砂泥料的煉製,是成品與品質的搏擊,時間與效益的搏擊,產品與市場的搏擊。

紫砂前人應該說對紫砂的特性是基本瞭解的,由於工具的落後、技術的落後、經濟的落後,能夠煉製通砂泥料已經是非常難得了,解放前大多是通砂料,通砂料是指:用一篩 或未篩過的經碾磨過的礦粉,經揚塵法、或水漂法除塵後提純紫砂顆粒,為什麼要揚塵、水漂呢?在前文《宜興紫砂礦料的形成》裡介紹過,紫砂是由粘土岩化結晶而成,其一、結晶度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其二、岩化進程不可能完全同步,其三、結晶體瓦解到一定程度後,晶體特性也隨之消失,結晶聚合體的紫砂顆粒才是透氣的介質。說到這,紫砂泥煉製的核心問題就顯現出來了,這就是要保證聚合體不被破壞、介質顆粒之間暢通不堵。這樣的紫砂泥,才算真正好紫砂泥。掌握其本質,我們就可以因異而變,或不變應萬變。

二、紫砂礦料與紫砂壺內部的結構對比:
我們先來認識礦料,下圖是一塊底槽清礦料:

dd001

下圖是該礦料的顯微照片:

dd002
從圖中可以看出,雖然原礦的結晶率比較高,但還是有未結晶成晶體顆粒的物質,就象橘子,每個囊之間有隔衣,這晶體之間的隔衣實際還是粘土性質。

下圖是礦料風化瓦解的顯微圖:

dd003
紫砂是在地質岩化過程中的一個短暫階段,看起來象岩石,因內部結晶力低,容易風化,實際是岩土,歸在陶土類,形象地說,又叫粉砂岩,就是由粉和砂混合成有岩石特徵的陶土,這裡的粉和砂都是相對概念,粉在礦料裡呈固態,可以呈砂粒狀,但遇外力容易潰散,遇水即化,呈瓷性,這個砂是結晶聚合體,大聚合體(或大砂粒)可以瓦解或用人工粉碎成小聚合體(或小砂粒),砂粒也可以碾磨細化成粉,人工碾磨會破壞一部分聚合體,增加細粉量。傳統紫砂壺是砂的壺,而不是粉砂壺,所以,在煉製紫砂泥時要除雜,除粉。我們來看看紫砂廠時代的壺的顯微圖片,看看紫砂顆粒的純淨度。

下圖是九十年代紫砂廠出的集玉壺,現在人對紫砂廠料應該沒有異議,但以現在眼光看,沒有砂感。

dd004

下圖這集玉壺表面的顯微圖片:

dd005
從這張壺顯微圖與礦料顯微圖對比一下可以看出,壺裡的砂料要遠遠超過礦料裡砂粒的均勻度和純淨度。紫砂廠為什麼要這麼煉呢?一、提純了透氣介質的純度,以提高泡茶的實際功效,二、提高紫砂壺的內涵、品相、玉質度,這要靠傳統製作工藝來體現。

下面再看看現在人們追求的有砂感的壺:

dd006

下圖是有砂感壺的顯微圖片:

dd007
從上面這張圖上看,其內部的純度遠遠低於礦料的純度。

三、紫砂礦料的風化、篩選、與紫砂顆粒的提取:
紫砂礦料在地下是在恆溫、恆壓狀態下進行著岩化過程,當礦料出土後受自然因素影響不斷地收縮、膨脹而進入相反的風化過程,大礦料逐步瓦解成小礦料直到細顆粒,在瓦解的過程中內部的雜質也會逐漸脫落出來,所以要逐層挑撿去雜,直到細顆粒進入碾磨分篩程式。(註:大礦料也可以直接進粉碎機,但提取的顆粒比很低,嫩礦料風化到粉粒狀後也可以直接水漂陳腐)。

dd008 dd009 dd010

在要準備煉製一批泥料時,不光要除雜,還要挑選具有相近特性的礦料,這個特性不是以顏色來區分的,往往在一塊礦料上有很多種顏色,只要特性相近,顏色的差別對泥料的煉製基本無影響。但礦料的來源,不是一個點上,而是一個區域,或者幾個區域,就是一個區域的礦料,也存在層次的不同,岩化程度就不同,就是礦料的硬度不同,硬度差別大的礦料放一起煉製,也會大大降低成品泥的品質。可以用目測、敲擊、硬物劃痕來辨別。

dd011

當礦料細化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進入分篩、碾磨提取不同目數的顆粒,這裡要特別提一下,不同方法提煉出的顆粒比差別很大,用風化降解提取的顆粒比最高,經驗老道的人用此方能把一噸原礦礦料提取出0.8噸以上紫砂顆粒,經驗差的人只能提取0.4噸紫砂顆粒,雷蒙機能提取0.6到0.7噸紫砂顆粒,而不懂的人能把一噸原礦料煉出一噸粉砂料。當粉砂料以原礦、原汁原味、無毒、無化等響亮的口號被市場接受後,也就直接打開了外山料、外外山料,外外山的山邊料以原礦的名義大舉進入紫砂市場,他們有共同的特點,低成本、低風險、低瑕疵率,並受到追捧。市場認同了雜料,就把真料當假的了,所以真正原礦紫砂作品卻因為高成本、高風險、高瑕疵率、被市場遺棄在冷宮裡哭泣。

下圖是雷蒙機:

dd012

下圖是雷蒙機投料口:

dd013

下圖是雷蒙機抽塵口:

dd014
下圖是磨紫砂的石磨,與磨豆腐的磨可不同,磨裡槽線的分佈、走向、深度都很有講究,有經驗的人磨出來的是紫砂,不懂的人磨出來的是泥沙。

dd015

下面兩圖是分篩機:

dd016 dd017

下圖是不同目數的篩子:

dd018

下面是不同目數的顆粒:

dd019 dd020 dd021 dd022
在120目以上的顆粒粉塵裡,紫砂微顆粒已經非常少,粉塵已佔80%以上,過去用揚塵法、水漂法,就是要除去這裡的粉塵,因為,粉塵是溶解性物質,無孔不入,燒成溫度低,呈瓷性,容易炸裂,這才是紫砂的大敵,粉塵量達到一定比例(或者說溶解飽和),也就是從量變到質變時,紫砂顆粒無用武之地了。

解放前,由於工具和技術的落後,大部分泥料的煉製都是通砂料,經過揚塵或水漂去脂後陳腐,泥料裡的砂粒大小是自然形成的比例,如果經過陳腐到位,錘煉到位的泥料品質是非常好的泥料,這是在保證紫砂基本特性要求下煉泥的本質要求。解放後,在工具技術的進步下,原料總廠研製出拼配系列,俗稱拼紫,就是人工配置不同大小砂粒的比例,在保證成品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泥料的品質,這是紫砂泥料煉製史上的巨大進步。隨著紫砂廠的瓦解,紫砂泥的煉製開始出現八仙過活,各顯神通,市場上有最好的均等顆粒的純砂料,也有最差的粉砂料,好的紫砂料很快被市場打敗。紫砂泥是砂煉成的泥,把有史以來正統紫砂泥煉製的方法細分一下,可分為三大基本方法:一是通砂料,這是紫砂泥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本質的要求,只是煉製不同的泥料所需的陳腐時間不同,人工錘煉工時、工效不同。這種料製作的壺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實用性,經濟性,但相對同等功力製作的壺,晶潤性、玉質感、手感略低,很多人知道解放前的老壺粗糙,就是這原因。二是以紫砂廠拼紫系列的科學方法拼配的料,科學的配比煉製,能煉出非常優秀的紫砂泥,同時也能優化成品的玉質度、光潤度、色相要求,對具有一定技能的工手,成品率也有保證,所以,本人認為,科學地拼配煉製紫砂泥,這是根據紫砂特性的要求總結出來的最好方法,它的優點是全面性的,具有優秀的紫砂品質,又有很好的經濟性,市場性。要想把料配的好,要有豐富的經驗和很高的技術,所以,最難的就是這種方法,當然完全不懂的人也會配,結果是完全兩樣,一樣物件最好,沒有市場就沒有生命力,同樣最差的東西只要有市場就有生命力。一方面在概念上,由於目前市場對拼配的概念混淆,一聽到拼字,就認定是拼的化工,所以市場懼“拼”。另一方面在現實中,進入新世紀後,新生紫砂大軍進入紫砂業,會拼的煉泥人煉的泥,賣不過不會拼的,不會拼的賣不過亂拼的,亂拼的賣不過一鍋拼的,到這個時候,就是有最好的拼配料,市場也混了、怕了。儘管目前市場,買壺人個個求好料,但不是說真正好料的紫砂產品,就會有市場,因為不懂紫砂的人還是多數,絕大部分人買紫砂壺不是依據自己的判斷力來買的,而是先聽故事、求保證、求概念,結果紫砂被概念迷糊了。所以,現在誰也不敢說“拼”,越拼越糊塗。第三種方法:均等顆粒的純砂料煉製。因為這種方法煉製的泥料或說介質特別純,所以,實際品質也是極頂。用這種方法要有一定的設備,分篩出大小基本一致的顆粒,然後陳腐到具有一定可塑性後就可煉成熟泥。這種方法說簡單是非常簡單,就是提取顆粒後陳腐。說難也非常難,一是陳腐時間,如果用傳統被動式陳腐方法,陳腐時間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同時也就增加了經濟成本。二是對陳腐火候的把握,如果把握不準,不光泥煉不好,還大大增加成本,甚至讓下游產品全軍覆沒,純是燒錢。三是製作這種料所要具備的技術功力要求特別高,否則,成本高,次品也高,風險非常大。再說,現在市場在通粉料衝擊下,會做壺的人是越來越多,而真正會做傳統紫砂泥的人越來越少。由於第二種拼配方法是變化萬千,完全是依據經驗對不同料的特性來作出配比調整,所以,對一種料只有配方,而難成書。下面就以第三種均等顆粒的純砂料煉製為例,解說一下紫砂泥料的煉製程式與方法,明白了原理,也就能融匯貫通。

四、紫砂泥料的煉製:
紫砂市場發展到今天,不管是行內還是行外,如果說用純砂料煉製泥料,會被當作神經病,傻瓜。理由就是純砂怎麼能做壺呢?誰能做啊?古人尚且能做,今人難道不如古人?先別急著下結論,且聽慢慢道來。
先舉一例:大米是糧食,米飯也是糧食,如果說是糧食就可以吃,有誰發現過吃生大米的人?提取的紫砂顆粒叫生泥,陳腐到一定程度煉製的泥才叫熟泥,做紫砂壺,用的是熟泥。再從可塑性上說:從生米到熟米,化學成份改變了嗎?沒有,改變的是米的物理特徵,一把生米,你要想把它捏成圓球,是不可能的,但捏一把米飯,就可以隨意捏出你想要的造型。
紫砂在地下岩化結晶並聚合,晶體間結晶力、或者說晶體間的連接鍵能隨著岩化的進程而不斷增強,就是剛性、硬度也在增大,當礦料出土後就進入另一個進程-風化,岩化進程是不斷增強結晶力,而風化是不斷地減弱結晶力。在不改變顆粒的物理特性的前提下,當結晶力降到人之常力能改變其部分或基本形態的時候,這時煉製出來的泥料就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這樣的泥叫熟泥,才能應用製作。
下圖是利用自然條件、熱脹冷縮的原理在降解晶體鍵能,也可以用水泡法、幹濕交換法等等,方法可以眾多,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降低硬度,保全品質,提高可塑性。

dd023

如何測試紫砂顆粒的陳腐效果,一是要懂原理,二、有充足的經驗也行,這個經驗就對“泥門”的認識和感覺,“泥門”就是泥料裡顆粒間的緊密度。陳腐效益越淺,顆粒間的緊密度越低,則泥門越松,製作難度越大,對工手的要求越高,所以,沒有絕對。三、一定要先做試片。
當陳腐好的原料要煉製時,先要進行攪拌,下圖是攪拌機圖片。

dd024
這個攪拌看似簡單,但在整個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個重要因素就是加水的比例,水加的越多,越容易攪拌,反之越難,一般在泥料煉製時的加水量,通常在25到33%,在能夠攪拌均勻的情況下,水越少則煉出的泥越好,為什麼呢?因為,這時的紫砂顆粒的內部鍵能已經很低,水多了就會降解顆粒溶化成脂,脂越多,燒結時液相就越多,實際品質就越低,脂越少,燒成後晶相就越多,品質則越好,實際看一把壺的料好不好,從這兩個相去看就足夠了。當顆粒被攪拌磨合均勻後,就可以抽真空。

下圖是真空機和煉成的熟泥。

dd025

在沒有機械之前,攪拌與抽真空是由人工錘打程式完成的,這是個非常累人的低效益體力活。

dd026

泥料煉成後都要燒試片,燒試片是為了探查泥料的綜合資訊,下圖是各種試片。

dd027
下圖是對熟泥的真空度與幹濕的判斷:

dd028 dd029 dd030
下面是純砂料與通粉料壺的顯微圖片對比:

dd031 dd032
這種料實際燒的是脂粉的溫度,顯現的是脂粉的色相,所以養不出潤光。

dd033 dd034

從這張圖上看,顆粒清楚乾淨無雜質,透氣介質傳遞無障礙,所以,暑日泡壺茶能保質一周以上,這是基於紫砂顆粒的純度才能實現的。
紫砂泥料的煉製,要解決的是一對矛盾:品質與成品率。沒有成品率的品質,是燒錢的品質,沒有品質的成品率,是無實際價值的成品率,但市場往往是:價值是價值,價格是價格,有句老話;旺市賣垃圾,淡市賣品質,可能是對價值和價格最好的解釋,紫砂市場在瘋狂過後,誰也無法阻止她步入寒冬,因為真正的紫砂被人們遺棄在寒宮裡。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 ,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