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灰釉系】柴燒陶藝家(III):窯中有泥,心中無我-田承泰

知道田承泰是因為一個台灣朋友的介紹:做柴燒的?那肯定得找“老田”。田承泰是台灣知名陶藝家,朋友們都親切地叫他“老田”。

老田原本從事木雕與石雕,他特別喜歡石頭的感覺,因此他的陶格外厚重,猶如石頭般樸實而內斂。他用的釉料稱作“灰釉”,簡單說就是把樹木燒成灰,當作釉。其實這也是我把使用天然釉料的柴燒定義做【灰釉系】的由來,老田是我認為當今【灰釉系】當之無愧的掌門人。有六年時間,他每天上山找木頭,取不同樹種回來燒,試了一百多種樹,還要繼續試。在台灣學灰釉沒有老師教,完全得靠自己摸索。老田說:“化學釉的成功率98%,灰釉如果能做到30%,那算很厲害的。”

田承泰的灰釉是利用樹木燒成的灰,加上拉胚用的土,兩者調合成泥狀,當作釉料,成分完全取自天然。釉料製作完成後,將做好的素胚拿來浸潤、塗布,如此便是上釉,之後才入窯燒制。每種樹木做成的灰釉燒出來顏色不同,即使黃柏跟相思,每一批出來顏色都不一樣,甚至於台北的龍眼樹與三芝的龍眼樹,由於吸收土壤的礦物質不同,燒出來也有差異。一般來說,一噸木頭燒十五天,大約燒出六斤灰,而這六斤灰做成灰釉只能上七、八個大陶罐,因此灰釉作品件件珍貴難得。

灰釉變化多端,不僅每種木頭的灰燒出來的陶顏色不同,同一種樹但不同產地,燒出來也不一樣,即使同一批灰釉也有差異。比如檜木灰和龍眼灰,在桶子里每天在變化,今天調好了,燒出來是這樣,明天燒又完全不一樣。陶藝家幾乎都試過灰釉,卻沒有一個長期做下去,通常一段時間就投降了。

這些古樸清雅的柴燒作品,表層那種令人着迷的變幻莫測的肌理,完全是木材、陶土和火焰的天然傑作。柴燒,首先是選泥,然後拉坯,再用樹木灰混合泥土浸潤素胎,一噸的木材得灰也只能燒成幾個陶罐。將罐瓶等放入自建的窯,然後就是最辛苦的燒窯過程,夫婦倆夜以繼日的勞作,增柴添火,維護着窯內1300多度的高溫。一燒窯,就是將近四天不能睡覺。有時候實在極倦累了,就拄着拐杖站着……可以想象,每當開窯的時候,他們內心五味雜陳——期待、激動、驚喜、欣慰、快樂……我想,多年的苦苦尋求和廢寢忘食的努力,讓上天最終也給予他靈感和成就。令人難以置信的自然形成的美麗,讓我對“藝術家”這個名字,有了新的感受和認識。那就是竭盡心力去追求美,窯中有泥,而心中無我。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瓷家有道整理編排,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標題下“瓷家有道”或公眾號里搜索“CiJiaYD”/“瓷家有道”即可訂閱關注。精選陶藝作品、陶瓷產品,喜歡的不要錯過!

瓷家有道站長微信號“genicelau”!

分類: 精選鈞瓷青瓷柴燒微信,標籤: , ,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