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舊事——那些年淘過的“荊溪紫砂壺”(三)【玩壺必讀】

防止買到槍手做的代工壺

名家壺之所以在台灣有千萬把,在台灣暢銷二十年,除了商人拉抬壺價以外,主要還是因其“落款”的權威性 ,“征服”了買方的心。

有趣的是,儘管台灣歷經收藏名家壺的狂潮與冷卻,但在許多品茗活動里,只要有宜興壺,還是有人受不了款識誘惑,會問這把壺是誰做的。中國人對於印章的認同,來自古時印款具有的廣大權威力量,以及其身份確認的功能。

 印章款識有行情

過去制壺者想要仿冒印章,都會找雕刻師按照原壺小心翼翼地仿製,以求逼真。如今,科技發達,制壺者更可用電腦製成幾近完美的仿款。

在印款的仿冒上,除了底章以外,還有所謂的邊款與跋印等的仿款,這些則必須找來懂金石刻印者完成。古壺的刻印有所謂的“一套”之說,即底章、邊款、蓋與跋印一起落在壺上,刻一套印款行情台幣八千元。

仿壺者光刻一套印款就必須花台幣八千元的成本,由此可以推斷,古壺轉售之後有更大的獲利空間。我曾經在台灣中和市一個市場旁,遇到一家專門販賣宜興古壺的店家,老闆告訴我,只要壺譜上有的古壺他都可以做。為了取信於我,他還拿出部分仿製的作品測試我的辨認功力。其中有一把用於仿製的樣本壺,壺底款落有四字“葛明昌造”。細看款識四周的泥色,明顯比其他部分更白。仿壺者說,那是用樹脂拓底款留下的痕迹。

仿壺者毫不避諱地說,這把古壺已經複製了十把,早將原來買古壺的成本賺回來了!最後,因為相談甚歡,老闆就將這把樣本壺賣給我了。

款識與印章既然已經成為制壺者自我負責的一種符號,也在買壺者之間建立起了一種權威感,那麼最應對款識負責的就是制壺者以及賣壺者了。在一把壺上蓋上印章,就等於是做了品質保證,業者應有這樣的認知。否則,胡亂蓋章,不就等於是偽造文書嗎?

保證書有問題

面對在宜興壺上亂蓋章的偏差現象,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應不斷加強。一般來說,對於業者所提供的保證書,應注意下列問題:

1.保證書的真偽。

2.保證書所保證的壺在數量上是限量,還是量產?若是後者,這張保證書無異於一張宣傳單。若是前者,還要辨別限量的編號是真的還是只是噱頭。

3.避免碰上由業者買來貼上工藝師照片的假保證書。消費者可詢問賣壺人,所謂的名家或工藝師是如何創造這把壺的。也就是說,業者必須將壺的身世說清楚、講明白,而不能以一張來路不明的紙當保證。

買宜興壺附加保證書,一度被認為是一種行銷的手法。其實,在資訊透明化的時代,這種方法已經不管用了。我曾經在宜興聽到制壺者討論,如何在網絡上貼上自己的作品,或者是公布自己的創作理念以作為招攬買壺者的利器。名家壺要想在市場上得到認同,必須像畫廊一般,建立一套正規的代理制度,讓名家壺的身價與制壺者的藝術成就成正比,而非光靠一紙保證書就想得到認同。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