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茶碎了,還有得救嗎?

經常會有茶友因為暴力快遞,或者自己攜帶不慎,而導致茶的完整度受損,找我吐苦水: 這茶都成這樣了,還能喝嗎?

或許解釋終歸是別人的口頭之言,又或者是自己部分經驗所得的猜想,心中總也還留有些懷疑態度。於是,決定自己試試看,選取原本形態保存的較為完整自然的白牡丹散茶做試驗,當然不足以代表所有六大茶類,卻或許可以做個參考。

先是準備了一款2010年白牡丹,色澤烏褐較深,有芽頭滿披白毫,整體乾燥度較高,形態蓬鬆自然。再取其不同整碎度的幹茶(茶葉旦自己手動破碎),分成三份茶樣。 第一份完整度在90%以上,第二份完整度60%左右,第三份完整度20%左右,互為對比。

同時開始,使用同樣的茶具,沸水沖泡。 第一泡,1號湯色黃亮不深,2號黃色略偏向橙色,3號則是完全橙色了。

試飲,1號還是清柔,帶甜,2號已顯得醇順,3號內質飽滿,順滑,滋味偏濃。結合湯色和滋味看來,1號完整度高,浸出得相對較慢,3號破碎度較高,浸出速度要快得多。

第三泡,湯色1號黃亮,2號黃偏橙,3號橙亮明豔。三者都是越來越深,且仍是1號最淺,3號最深。

滋味,1號已經變得醇甜,2010的茶,在7年的存放裡,早已褪去任何青澀,細潤綿綿的口感很是舒適。2號則要偏濃一些,香醇順滑感更佳,口腔也較舒適。3號滋味較濃醇,或許是因為,這款白茶本就溫和柔順,並沒有不適的口感,不澀不苦,只是可能為口味清淡的茶友所不喜。

再往後沖泡,發現, 三款茶的湯色慢慢開始接近,尤其是1、2號。1號的內質越來越穩定浸出,3號由於浸出較快,其內質在多次沖泡後,漸漸不如最開始那般豐富,湯色也不如此前濃豔。但這只是相較於它自己而言,若是和1、2號對比,3號還是最深。滋味方面,1號,2號的滋味,都還較為穩定,3號也仍是要更濃一些。

最後看葉底。1號的葉底褐潤,蓬鬆完整有彈性,芽頭清晰可見。2號葉底明顯要比1號扁塌一些,沒那麼蓬鬆。3號則是破碎嚴重,幾乎沒有完整的葉片,整體幾乎完全扁塌,無甚彈性,或許是葉片破損,而莖梗較難破損,因此莖梗顯得更加明顯。

綜合以上實驗結果看來,這款2010年白牡丹,幹茶完整的狀態下,沖泡出來滋味醇順柔甜,約3泡開始,浸出穩定。隨著幹茶的完整度下降,即破碎程度升高,茶湯的浸出更加快速,而耐泡度和穩定度相較要更遜色些。

其實若是需要內質的更多的浸出,且對沖泡次數要求不是很高,碎茶會比較符合要求,像是我們平常辦公室杯子泡的袋泡茶,裡面就是碎茶。如果是要用工夫泡法,泡上許久,慢慢飲,那麼完整度高的茶更加適合。

平時我們喝茶,總會有遇見碎茶的時候,我覺得,適當的碎茶,可以使茶湯浸出更快,前幾泡也不會顯得太淡,又不會太影響耐泡度。有時候撬餅茶,茶葉旦經常是搭配著撬下來的碎末一起沖泡,這樣也不會產生浪費。

所以說, 碎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各位茶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所需來選擇哦~

分類: 精選茶藝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