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亮:且饮且读陈鸣远(下)|骨董时光微讲堂第69期

原创:黄健亮 / 骨董时光微讲堂

各位骨董时光群友好,很荣幸再次同各位聊聊明清紫砂,今天我们来谈谈:

紫砂第一人——妙手陈鸣远。

我们之前说到,陈鸣远开创了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这并不是空泛的虚话。要知道,陈鸣远所处的时代正是两种审美风格剧烈对撞的转换阶段。晚明简练素雅的静穆风格与清初蓄势勃发的创造力,正如萧飒寒鸦的暮秋对比草长莺飞的春日。金章的诗作生动的纪录了陈鸣远的创新风格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鸣远至携赠莲花壶〉诗曰:「揖罢探怀出,生成一朵娇。荷花匀瓣瓣,莲子活摇摇。仿古法尽变,(向见沈融此式,君谓情思殊短。今所制手法无一雷同)匠心趣独饶。要知雕琢巧,有客斥壶妖。(客有评曰:壶妖!)

原来,陈鸣远巧思创作的「莲花壶」,因为壶盖的莲子颗颗灵动,而被旁人惊为「壶妖」。这个有趣的视觉震撼,我们可以在苏州博物馆的陈鸣远「清德壶」看到。

顺此,谈一下对陈鸣远作品的命名原则。我认为不宜因循传统紫砂形制命名,而是应取其题铭重点,正如南京博物院藏「东陵瓜壶」,原本名为「南瓜壶」,后因宋伯胤先生为文,乃取其铭文「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命为「东陵瓜壶」。准此,上海博物馆「题句四足方壶」,铭文「且饮且读,不过满腹,」宜作「饮读壶」。又如上述苏州博物馆的「莲形银配壶」,应依其铭文「资尔清德,烦暑咸涤,君子友之,以永朝夕。」命名为「清德壶」。壶」,应依其铭文「资尔清德,烦暑咸涤,君子友之,以永朝夕。」命名为「清德壶」。

事实上,我相信这也是陈鸣远的本意,因为他在一件与「饮读壶」类似形制的紫砂方壶上的铭文是:「是名无垢,置诸座右,为斐老道兄。鸣远」,此壶自然称为「无垢壶」。

南瓜壶的拓本

陈鸣远的作品有很大的特色是器身的铭文,当然这也是鉴别真伪的重点。撇开没有铭文者以及仿品不谈,观察较接近陈鸣远真迹的传器题字,可以大分为两种类型,一为陈鸣远自署,应该是陈鸣远自己在家乡的个人创作,自然是自制自署;另一类是与曹廉让、杨晚研、金张等人唱和时的文人笔墨,尤其曹廉让更是陈鸣远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想想,陈鸣远是挟技以周游文人之间,一器既成,即便陈的字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在书法上逞能,舞文弄墨,一定是请身旁的文友一起参与,以坯作纸,落墨题署以为酬唱相和。

金张的诗作也记录了陈鸣远与文人合作的形式。康熙三十二年,金张五十大寿时,陈鸣远赠壶祝寿,诗:「宜兴茶壶何足异,异在端妍凿款识。即如前辈时大彬,亦只寥寥一定字。(如年号时节及名讳而已。)无所不可君独能,诗词箴铭随人情。蝇头未有满壶底,五十六字踏莎行。(镌余五十自寿诗)风帆雨屐意良厚,(取途孝丰山中渡苕溪,适大风雨)金帛愧余两无有。纵有亦何以报之,一首歌诗传不朽。」

另有一诗曰:「两壶捏既就,题款姑置之。携烦黄叶老,健笔挐蛟螭。摩挲啜茗后,宛如摸古碑。」提及陈鸣远做了两把壶,准备把生坯送去请黄叶老人吴之振(橙斋)题字云云。

正因为参与创作的都是文人,加上陈鸣远的艺术品味,因此徐喈凤《宜兴县志》说他﹕「所制款识,书法雅健,胜于徐、沈。」吴骞《桃溪客话》说他:「工制砂壶,形制款识,无不精妙。」张燕昌《阳羡陶说》说:「余独赏其款字,有晋唐风格。」都在赞美他的工艺、形制之外,又特别提及款识的精妙。这正是陈鸣远最重要的陶艺特色。

紫砂壶款识的欣赏有三,其一是书法,其二是刻工,其三是铭文内涵。以往在提及文人紫砂,每每独崇嘉庆陈曼生,其实陈鸣远才是首先把紫砂壶印款、壶铭提高到文学高度的开创者,后来的陈曼生应该是中兴者。

陈鸣远在器身镌刻诗文,除了是文人雅兴的诗句慧语,他每每将署款和印章并用,此举把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引入了紫砂工艺中,增添了隽永的装饰情趣,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紫砂陶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紫砂发展史上竖立了不朽的丰碑。

陈鸣远和正瓜壶

最后,我们谈谈中国嘉德今春隆重呈现的一件陈鸣远重要作品:和正瓜壶。关于这件陈鸣远和正瓜壶,由于它的着录十分丰富,而且传承有序,在展览专册与相关报导中都有提及,我就不再此赘述。

我谨在此提供一条重要的第一手数据,供各位群友分享。这是由曾经参与1930年代上海仿古的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在1990年代初期在台湾挚友宋哲三先生提供的珍贵访谈,提到了对罗桂祥所藏陈鸣远和正瓜壶的鉴定意见。

顾景舟大师说:

【陈鸣远现在有东西留下来,可是假的不得了,仿的不得了,我这一生里面,见到陈鸣远的好东西,不过三五件而已…】

【我觉得罗桂祥那个是真的,香港罗桂祥,罗桂祥那个是真的,可是罗桂祥出版的这些书,从来不发表…】

最后,我要说的是:过去关于陈鸣远的研究进展有限,主要原因是囿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仿古潮,如阴霾罩顶,挥之不去。近几年紫砂收藏浪潮进入了新的高峰,文物间的交流互动热络,许多重要的名家名作纷纷浮出台面,提供了我们考据明清紫砂更丰富的研究材料。加上一些当年参与上海仿古陶人相关文献资料陆续披露于世,干扰因素已经渐渐厘清。


关于陈鸣远真迹的比对工作,是一项繁复但并不特别困难的工程,可从他与文友合作的传器着手,尤其是曹廉让、杨晚研。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宜兴名陶,陈鸣远的研究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即是他与文人往还的记录,不只是文献,更有以坯作纸的题记与文人题刻,给予我们一个探索的有利契机。

丙申谷雨后三日 匆匆成稿于台北古溪书房——黄健亮

 

 

更多关于紫砂精彩讲座,只在骨董时光微讲堂

阅读黄健亮先生紫砂讲座大纲,请点击阅读原文

微讲堂订阅号只提供讲座大纲,聆听完整讲座内容请关注会员

如何关注成为会员
方法一:聆听会员群专家精彩讲座,参加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骨董时光微讲堂”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中的“成为会员”,了解入会要求后,加入会员群。

专家讲座、群友分享……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

方法二:关注公众微信号后直接在对话框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第一时间和您联系。

分类: 精选紫砂壶微信,标签: , , , 。这篇内容的永久连结

发布留言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