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製壺流程中備受爭議的“整口”工序

口蓋嚴謹,密封性好,是評價紫砂壺做工的標準之一。
紫砂在燒制時是收縮的,即使是用同一種泥料做的壺,蓋子與壺口的收縮也會不同。收縮程度=收縮率X收縮基數,雖然收縮係數相同,但收縮基數,也即收縮體的長度與厚度卻不同,所以做生坯時,就要根據比例製作蓋子和蓋口。掌握收縮率,必須對泥料進行研究,但實際上壺藝人不研究泥料,只能根據經驗修正。而每一種泥料收縮率都有所不同,所以即使是技藝高超的壺藝人,遇到一種新的泥料,也會出問題。補救方法,就是整口。


整口,就是壺基本燒熟定型後(基本完成收縮),再通過打磨的方法磨平口沿、磨掉蓋子子口多餘的部分,然後抹上泥,封閉磨開的氣孔,再次燒制,這樣,做出來的壺就口蓋嚴謹了。

janco001

整口,就是物理打磨,和磨刀的原理一樣。首先,把綠色的金剛砂和水後抹在正口鋼圈上。

janco002

 

然後把壺和蓋子用力按住使勁磨。

janco003

這個地方,得用手鑽或鋼銼。生坯收縮多多少少都會變形,乾燥收縮變形多,生坯燒制前就要整下口(主要是壺口內圈)。燒制後如果還需整口,工作量就小得多(因為燒制後坯體強度就提高很多,硬度大,難磨)。

janco004

方器整口機器不同,工作量大些,但原理一樣。

當然,即使經過整口,對做壺技藝也有要求:1、蓋子不能太大,不然整口時需要磨掉的部分太多,太費力,沒有人願意給你整口(整口,一般都是外送給專門整口的師傅做);2、壺蓋一定要稍微大於壺口,如果生坯時蓋子大小正好,或者還小,那就沒救了,燒成後口蓋會更寬。
以前,壺都是在龍窯燒,龍窯可控性極低,所以每燒制一次就增加一次風險(窯是不承擔燒制風險的),所以壺一般都是燒制一遍。這樣,口蓋嚴謹就絕對是水平了,因為這不僅是做工方面,更能反映壺藝人對泥料的研究範圍和熟悉程度。但研究泥料的壺藝人畢竟鳳毛麟角,所以老壺一般都不會口蓋嚴謹。現在,一般是推板窯和電窯,可控性大大增加(特別是電窯),有整口的補救措施,所以做壺時就可以不必那麼費心了,就更不用研究泥料熟悉泥性了。熟悉了一種泥料,照葫蘆畫瓢就完全可以,所以壺藝人也不願意總換泥料,不然,就一定會出問題。

——————————————————–

如何訂閱

1.迴文章頂部,點擊標題下方 紫砂百科 即可關注(推薦)。

2.搜索公眾號:【紫砂百科】點擊關注。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