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基礎知識:流 把 蓋 底

壶把

以往紫砂壶比较讲究三平的造型标准,即把与壶口及壶嘴,在一个水平上。细作“三平”研究,主要是出于倒过来放在转盘平面上制作比较方便的缘故,以前制作条件有所局限,如只有木转盘,要把壶正倒上下加工,壶口、嘴、三点不平,就不能平放施工,而现今有铁辘,壶把完全可以放在转盘的外面进行。壶嘴与平有一定的必要性,否则嘴低于壶口,往壶里倒水时,壶水未满嘴就先流茶,反之倒茶水时,嘴未出水口先出水;而把手的高低则无必要强求一致,只要总体完整即可;对制作者来说,这样也可以大大扩大造型思路。

安装、制作壶把的总的要求是:与茶壶整体统一协调,把手使用实用舒适,最好做到二者完美统一。但必须强调的是,对泡茶使用的茶壶而言,把手的使用舒适度是特别要强调的。

茶壶绝大多数都有壶把,只有个别造型不装。壶把常见形式为提梁式、端把式和横把式三种。

提梁式:提梁壶是最有文人意味的一种造型,也是最丰富的一种壶把形式。提梁式有二支点、多支点、高、矮、圆、扁等形式。提梁有硬提梁和活络(软)提梁两种。用同一种材料与壶体一起成型烧制的,称作硬提梁,它的空间感强,造型优美、舒展,虚实对比艺术效果强烈,相对工艺难度也大;壶体烧制成后装配上提把的,称作活络提梁或软提梁:活络提梁的壶把又分单提梁和双提梁,材质有银质、铜质、不锈钢、藤质、细竹;通常情况下,用金属丝做梁的多为双提梁,用藤或细竹的多为单提梁。

端把式:端把也称执把,是紫砂壶中最常见的壶把形式。其形如耳状,多为上大下小的正耳把式,亦有上小下大的反耳把式,安装在壶嘴的正对面,虽不易平衡重心,但斟茶省力。壶把手圈的大小与茶壶的容量相关,与需要插入几根手指相关。端把有二支点、多支点两种式样;多支点式多见于花货造型。

横把式:横把又称侧握把式,有管状、二支点两种形式,它安装在壶身一侧,和壶嘴成90。角。横把的形状多数是一个圆形的较为粗大的管状手柄,通常是和鸭嘴式的流同时使用在茶具上。还有二支点式的横把,如小四方竹段壶、竹节壶的壶把安装在四方竹段身筒上,有上下两个支点。把柄的位置,就是斟倒时身筒旋转的中心,便于大幅度倾倒和挤逼茶汁。

当今日本还大量使用这种横把式,使用这种茶壶,大约与人的坐着高度有关,日本人席地而坐,使用横把比较方便。

壶摘手(的子)

茶壶的摘手,俗称“的子”,它的造型应与身筒、盖、嘴、把协调和谐,形式有球形(圆形,包括椭圓、扁圆、尖圆等形状)、方形(包括六角和多边形筋纹摘手)、桥形(为拱形桥梁形状及其变形,桥梁的高矮、跨度要符合比例,桥形变化较多,桥纽两端对称)、牛鼻形(仿牛的两只鼻孔而设计,在圆形的壶盖上挖出两只大椭圆形大孔)和肖形(动植物形,是与壶身、嘴、把的造型有联系的形状)等。

fhyki46kbv

 

壶底足

有平底、一捺底、假底、钉足底四种。

平底:在壶底平封一片泥片,形制拙朴,手法简单,茶壶安置也最稳妥,平底在烧戌时不变形起翘是关键。

一捺底:这是紫砂壶特有的样式,形壶。其形式犹如在皮球上稍用力按捺一下,使原来的球面瘪陷成一个凹窝。凹窝的四周就成为足。

假底:是在茶壶身筒成型后,在底面再附加一层泥片,挖去泥片的中间部分,留下四周一圈作底足,俗称“挖足”,或者将另做的一圈用滋泥附贴到壶底上,俗称“圈足”。这都是假底的常见手法。假底分暗假底、明假底。有的假底为双层,与身筒连成一体,从外形上往往会看不出壶底的独立性,此为暗假底,如秦权壶、倒把西施壶等;有的假底明显凸出身筒的线条之外,如笑婴壶、柱础壶的壶底,此为明艘底。

钉足底:圆器多用三钉足,方器多用四钉足。钉足形状有短柱、圆钉(锥)、云肩(如意)、围棋子等,皆为预先做好后粘贴在壶底的。

壶嘴

————————————

温馨提示

○茶百科:茶类第一自媒体。专业茶知识分享平台。你的私人选茶顾问。

订阅茶百科公众号: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中华茶人圈:汇聚中华各行业爱茶人!关注茶百科团队人员微信号 376309358 随时沟通交流

让我们一起爱茶,爱上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