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原料?開采?提煉?

紫砂礦土產於江蘇宜興市丁蜀鎮黃龍山一帶,成礦年代為古生代泥盆系,約三億五千萬年左右,位於江南古陸邊緣,海、陸、湖交替的三亞類地帶。藉助風力或水利的搬遷,一些細小的粘土顆粒及其他礦物形成沉積型粘土頁岩。大自然的神力為壺藝家配製了直接可用的陶瓷原料。

正在陳腐中的紫砂原料

紫砂礦土俗稱生泥,形似塊狀岩石,礦土開採後須經數年露天堆放,風霜雨雪,待其風化,鬆散成小顆粒方可開始加工使用。大約要開採千噸陶土方才能得一噸左右紫砂泥,再須經人工精選,剔除礦土中的老塊、夾石、廢土和較明顯的含硫、含鐵物質,然後由礦土機械粉碎呈粉末狀,並視產品的大小再選用適當的篩孔過篩(篩孔有60目、40目、32目和24目),加水煉成塊狀,經人工錘鍊或真空煉泥機壓煉,排除泥中空氣,放置數月方可成為制坯用的熟泥。

開採下來的大塊紫砂原礦,要加工咸制壺原料,其傳統方法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

1、露天堆放,自然風化。直到大塊原料經手揉捏後,可以呈粉末狀,其最細的部分為85目(每平方厘米的篩子網眼個數),以保證紫砂壺燒成後有0.02毫米的孔徑:其中未完全風化的部分,還需在石磨上磨碎。整個自然風化的過程至少需要一年至兩年的時間。

2、和泥。風化後的原料,加水揉和,直到用手抓起後不黏手並留有指紋,而且指紋在兩個小時後還清晰可見,不變形,則達到制壺所需的可塑性。

3、陳腐。把和好的泥料用油紙包起後碼放,以增加泥料的黏性,這個過程叫陳腐,需要一年時間。

4、捶泥。陳腐過的泥塊在加入適量的熟泥(作過壺胚的余泥)後,還需再用木錘捶打,逐漸排除泥中的空氣,以加強泥料的韌性。

 

-文章內容源自紫砂壺藝

私人微信18552121096(zshy866)

(歡迎添加主編私人微信進行交流互動,還有精品好壺分享)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