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舊事——那些年淘過的“荊溪紫砂壺”(一)【玩壺必讀】

。。名家壺之所以在台灣有千萬把,在台灣暢銷二十年,除了商人拉抬壺價以外,主要還是因其“落款”的權威性 ,“征服”了買方的心。

。有趣的是,儘管台灣歷經收藏名家壺的狂潮與冷卻,但在許多品茗活動里,只要有宜興壺,還是有人受不了款識誘惑,會問這把壺是誰做的

。中國人對於印章的認同,來自古時印款具有的廣大權威力量,以及其身份確認的功能。

。買茶壺,指的是買到一把實用的壺;買壺,指的是買到一把可以拿來珍藏、賞玩以及有增值空間的壺。無論是買茶壺還是買壺,都應該守住下面四道防線:

。 一、防止買到假紫砂土。買壺者的首要任務是防止買到假紫砂,紫砂土不會變“心”,怕的是人心不古,用假土做假壺,卻號稱是紫砂壺。

。。二、防止買到仿品。仿品壺有仿名家壺及仿古壺兩種,買壺者稍有不慎,就會墜入仿品的騙局裡。

三、防止買到槍手做的代工壺。有些已享有盛名的名家圖利,自己來不及生產,卻找來槍手代工。

四、防止買到假名家壺。有些所謂的名家自己根本不會做壺,卻會移花接木,以他人做的壺套上自己的名字出售。

下面我將分別對上述四道防線作詳細說明。這些分析對入門者而言或許過於複雜,讓人望而卻步,但我認為唯有守住防線,看穿種種陷阱,買壺才有實質意義。

防止買到假紫砂土

制壺的泥料是否為真紫砂土?對於初入門者來說,往往難以從外觀上辨認紫砂土,若沒有拿壺進行實地泡茶驗證,很容易掉入假土的陷阱。我現在透露一個辨別真假紫砂土的訣竅:將熱水加入壺中,觀察壺體顏色的變化,就可以知道這把壺泥料的純度。同理,再以朱泥壺為例,真正的朱泥壺遇熱水之後,壺體顏色會變得較深,而假朱泥壺遇熱水後,壺體顏色變化不大。

構成紫砂的基本泥料 是紫泥、朱泥和緞泥。泥料再經過調配成為“五色土”,當然也可視需要調配出其他顏色的土,這也是紫砂泥的魅力所在。泥料變動、燒結變動都會造成壺的顏色變化。宜興供應泥料的陶作坊,會將每一批泥料都塑燒一個樣本,並記錄每個樣本的泥料調配比例,如此燒結時的顏色與泥料調配才不會有偏差。

正統的紫砂壺做法首重泥料,但若遇到走速成路線的制壺者,也會在用的泥料中加入化學顏料,如此,燒結之後的假紫砂土幾可亂真,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辨認,同時身價也可與真紫砂一樣。這也是化學調製的各色紫砂壺大為猖獗的原因之一。

我想,沒有人願意花真紫砂壺的價買下用假紫砂土做的壺。問題是,對於經驗不多的買壺者來說,如何才能避免被騙呢?

有一個方法:找一位藏壺家或是可靠的壺商當諮詢顧問,並經常跟這些朋友打交道,以他們手中的茶壺作為研究樣本。唯有日積月累地與壺相交,才能增進對泥料的熟悉度,才分得出真假紫砂的不同。

在這裡我也要提醒初入門者,千萬不要被市面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辨認方法所誤導,尤其是不要當“視覺系”與“聽覺系”的消費者。

“視覺系”消費者的問題在於:拿着放大鏡看茶壺泥料。“視覺系”消費者若看到黃色細微突起的顆粒夾雜在紫砂土裡,就會說這是“金砂”,就以為這是一把好壺。事實上,在做壺時只要先用八百攝氏度塑燒泥料,作為所謂的“熟料”,然後將熟料碾碎成細粒並混入壺的泥料中一起燒結,就可以在壺體表面呈現若金砂般的顆粒。要是你不懂這樣的原理,還以為那些顆粒是真的金砂呢!

用放大鏡看泥料的方法並不可取,除非是研究泥料的組織結構,否則會越看越迷糊!

“聽覺系”消費者的問題在於:憑敲擊壺身的聲音或是抽出壺蓋時發出的聲響來辨別泥料。“聽覺系”消費者往往以為敲擊聲越鏗鏘有力,這把壺就越好;以為將壺蓋從壺身抽開之際,發出的聲音越高昂、越如寶劍出鞘,這把壺就越好。事實上,聲音清不清脆,除了受泥料影響之外,也會受燒結溫度的影響,不能將其當做唯一的判斷標準。

所以,最好不要當“視覺系”與“聽覺系”買家,同時遵守四字箴言:多看少買。換言之,不要靠任何人推薦或介紹,不要靠任何文字說明輔佐,而要完全靠自己來斷定何者是天然泥料,何者是化學泥料。買壺者若真能做到這一點,就是走對了方向。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