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茶品-祁門安茶

安徽省祁門縣除了祁門紅茶香飄萬里遠銷海外外,另有一款祁門安茶也是安徽歷史名茶,久負盛名。

正值茶季,也是安茶初制生產的大好季節,多次下廠學習後,整理了一些祁門安茶資料,意在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味我們祖先的心血之作—祁門安茶

一,安茶簡介和獨特包裝

“安茶”是祁門一種歷史名茶,民間稱為“軟枝茶”,為半發酵的緊壓茶。它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屬黑茶類,其色澤黑褐尚潤,香氣濃郁飄逸、泌人心脾,更為難得的是,它不但是一種上乘的飲品,還是良藥,一直以來嶺南中醫診方中常用“安茶”作引,廣東、香港和東南亞地區更是尊它為“聖茶”

安茶為天然竹簍內襯箬葉包裝,一般250g,500g一簍,8或6簍打圍成一條,6條裝為一筐,環保美觀,也更易保存運輸

二,安茶歷史

祁門安茶(即六安茶)創製於1420年前後,明永樂《祁閶志》有軟枝茶記載,“祁紅”誕生前,“安茶”享有很高聲譽,生產數量也較多,主銷廣東,轉售南洋,1988年全省名優茶評比會上,由於此茶品質優異,風格獨特,榮獲特種名茶稱號。在粵東頗負盛名,與“徽六名茶”並駕齊驅。

安茶由來已久。據胡浩川《祁紅製造》記載:“以仿照六安茶之製造遂襲稱安茶。”已有200多年的產銷歷史。資料上記載“1932年仍有安茶茶號47家”。後來,抗戰期間受戰事的影響,安茶市場萎縮而逐漸停止了生產。1945年,最後一批安茶運送到香港以後,也就銷聲匿跡了。直到1984年再度研製、恢復生產。

20世紀80年代,即1984年祁門縣有關部門派科技人員深入南鄉安茶舊產地蘆溪/溶口一帶,遍訪當年“安茶”的製作、經營者,經過艱辛努力,終於試製成功,得以恢復生產。並參加了1988年在廬江縣舉行的“安徽省名優茶評比會”,由於“安茶”品質優異,風味獨特,榮獲特種名茶稱號。

三,安茶製作工藝

和祁茶類似,安茶亦分初制和精製兩大過程

1,初制:攤青或曬青,殺青,揉拎,乾燥

2,精製:篩分、揀剔、拼和、補火、露茶、蒸軟、裝簍、打圍、乾燥等工序。

初制和精製前面幾道工序和一般的茶工藝都相差不大,這裡主要介紹一下精製後面幾套工序

補火:補火主要作用是提香,也為好保存不易生蟲,還易吸收露水

夜露:夜露必須選在立秋以後,晴好天氣的晚上,用竹墊把白天補火好的茶葉攤於露天下,且多次翻動以便均勻受露。夜露的作用是退火,回軟,吸收露水中的養分精華,得天地之靈性,可改變茶葉的口感澀味。現在有的廠家為搶先上市,在沒有露水時人工撒水當夜露,這完全違背了先人傳承下來的工藝,可想而知那樣的茶銷售到消費者手中既是害人亦害己

蒸茶:使變軟易於成形,也是第二次退火

裝簍:茶葉裝簍,輕壓,裝簍時茶葉於箬葉竹子近距離接觸,溫溫熱氣促使茶香箬香竹香三香合一也是形成安茶獨特香氣口感的重要原因

打圍:把裝滿茶葉的小簍幾個一起串連起來,最要把握的是竹篾收緊的力度,這也是一個緊壓茶葉的過程,安茶不像普洱茶要越緊越好,安茶是要外緊內松為好。

乾燥:怎樣讓整條的安茶全部烘乾也是一個關鍵,一般使用烘乾槽,槽下燒柴火,槽上安茶整齊碼放,蓋上棉被,待安茶水分全部被棉被吸收全部濕透又烘乾即為安茶烘乾。裝條成框,至此全部工序即算完成。

四,安茶的品飲

安茶貴在一個“陳”字,陳而不霉,陳而不爛,越陳茶味越醇,所以一般宜放上2-3年後再喝,適合熱天品飲,祛濕解暑。

沖泡安茶最好用壺泡法,宜茶少水多,浸泡至涼時喝更為清涼爽滑。也可拄着喝,各人喜歡便好。

相關圖片

1,祁門縣蘆溪鄉孫義順安茶廠

竹簍和安茶票

安茶存放類似普洱,越陳越香,湯色也越久越紅

分類: 精選中國茶微信,標籤: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