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廠人物傳奇(二)李拂一之一

李拂一:茶界泰斗,傣學專家

李拂一先生,原藉廣西桂林,1901年生於普洱。其父李端應君於清志緒二十四年(1898年)調任普洱府電報局委員,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調任思茅廳電報局委員,即是局長。李拂一先生即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農場十月初三(公曆11月13日)出生於普洱城,原名承陽,字復一,拂一乃筆名,後來就以筆名行用了。

為學傣學,辭去公職

在普洱做小孩時,老師教他讀四書五經等孔孟之道,民國成立後改入公主學校,民國4年(1915)考入普洱道立中學,在電報局半工半讀至畢業。

 

1921年,李拂一先生與普思沿邊行政總局局長柯樹勛之長女柯祥鳳在思茅結婚,婚後兩年的1923年,李先生辭去思茅電報局工作,到岳父柯公的普思沿邊行政總局先後任科員,科長一年。1925年1月任昆明富滇銀行車裡分行經理直到1927年6月卸職,辭職後從事傣學研究,南下東南亞考察,五年間,李先生先後譯著了《泐史》(傣族史)、《車裡室慰世系考訂稿》、《車裡》等著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李先生先後在五福縣(今勐海縣勐遮)政府任秘書,教育局長、佛海縣教育局長、省立佛海簡易師範校長等職至1943年。

 

自李拂一先生安家佛海後,夫人柯祥鳳與傣人接觸較多,入鄉隨俗,也學會了傣語,她看到佛海茶莊生易不錯,也提出自己要辦一個茶莊,李拂一先生自知妻子有苦幹實幹精神,加之研究傣學,也需有經濟作基礎,自然認同,自己可以協助籌劃,民國19年(1930年),李氏“復興茶莊”就辦起來了。

 

李拂一先生的姨妹柯祥貞嫁磨黑侯府後,夫妻也遷到佛海定居,柯祥貞(侯祖榮先生之母)平時做縫紉,茶葉採摘季節,也和姐姐柯祥鳳一同上山下鄉收購鮮茶葉,送茶莊加工。柯氏姐妹生在纏足的清代末年,而柯樹勛公卻不準纏足,當時思茅城裡的這對姑娘,人們當面稱“柯大小姐”、“柯二小姐”,背後皆稱“大腳千金”,而知柯家兩姐妹真名者則少矣!號稱“大腳千金”的姐妹兩卻在勐海的茶山上發揮了大腳的作用,她們平易近人,又通傣語,與傣族婦女相處親切,都以“龍允比允”相稱,(傣語:姐妹),為李氏“復償茶莊”付出了辛勞。

 

經商,與慈善並進

 

李氏“復興茶莊”有茶灶二盤,年產制茶2500擔,1930年時佛海的茶莊已有七八家,這是經濟復興的吉兆,雖然當年的茶莊生產皆屬於工業作坊式生產,但積少成多生產量就逐年增多了,面臨的問題是銷售市場,僅依靠過去把茶葉運到思茅普洱轉運他地而感到交通險阻,成本太大。所以李拂一先生與“可以興茶莊”莊主周文卿等茶商協商南行,打通東南亞茶葉銷路。為此李先生決定自己匹馬墜鐙光行東南亞,歷盡艱辛,到緬甸仰老,泰國曼谷、馬來亞、新加坡、印度加爾各答,再繞道越南西貢,至河口轉回昆明,當時,李先生又繞道從曼谷——新加坡——香港——廣州——南京——昆明。

 

從1927年到1945年,李先生曾多次南行東南亞。1929年李先生南行返回後即與勐海商會主席周文卿茶商莊主籌商,鼓勵周先生夥同運出五百馱茶葉至仰光,再海運百馱至印度加爾各答。印度本是英國人的茶葉基地,讓其嘗到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由於李先生多次南行宣傳推動,佛海的茶葉生產得以快速發展到供不應求。周文卿的“可以興”茶莊在李先生鼓動下,便製得圓茶百馱,一部份運銷香港,一部份運銷緬甸瓦城仰光,又製得緊茶五百多馱,就地賣一百多馱,餘四百馱,雇馬腳馱至錫箔、換火車至緬甸仰光,再換輪船運至印度加爾各答,打通了外銷茶葉新路。當年,李先生還倡議發動佛海土司刀良臣組織茶葉合作社,每戶茶農投資散茶半馱,一馱或着干馱,組成“撣民”茶業合作社,自行製造,自行出口,建社後改名為“單民茶莊”。

民國21年(1932),李先生主張,倡議各小茶莊聯合起來,他的主張得到響應,經商議後成立了“佛海茶業聯合貿易公司”,加入者有李先生自己的“復興茶莊”以及其他近十家茶莊,到民國27年(1938),加入聯合貿易公司的緊茶數量有2萬多馱,因而有力量做了一些社會茲善事業,成立了“近代圖書館”、“音樂會”,購置醫藥器材儀器,聘請國外名醫,成立佛海醫院、修橋、修路等。1940年到1942年,李先生先後任佛海縣政府秘書,代理縣長,1942年至1949年,李先生先後任雲南經濟委員會佛海服務社經理,雲南省教育廳西南督學區國教視導員、雲南省參議員、國民黨國大代表、車裡縣長、雲地省政府秘書、參議等職,1949年10月赴台灣長期定居。

未完待續……

分類: 精選普洱茶微信,標籤: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