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燒製-燒成工藝的控制

燒成工藝的控制是保證紫砂器品質和外觀色澤效果的重要環節。燒成工藝的控制包括:裝窯、窯內氣氛、溫度、溫差等多種工藝控制。恰到好處的燒成決定着紫砂器的最終表現,能充分展現泥土與火焰的多種藝術效果。

裝窯

首先,把紫砂坯件裝入匣缽或棚板等承載物。在以煤或柴等作燃料的明焰窯中,匣缽能起到隔焰的作用,避免產生火刺及表面色澤不光潔等缺陷,並且起到承裝與支架作用,提高裝窯密度。

窯內氣氛對燒成的影響

窯內燒成氣氛的性質,是以800-900℃以上高溫階段燃燒產物中遊離氧及還原成分的平均含量核定。

一般遊離氧含量在8-10%時為強氧化氣氛;遊離氧含量在4%-5%時為普通氧化氣氛;遊離氧含量小於1%,一氧化碳含量在2%-5%時為弱還原氣氛,而一氧化碳含量在5%-7%時為還原氣氛。

同一泥料,在不同的燒成氣氛下,產生的色澤效果會發生變化,如紫泥在氧化氣氛呈現紫紅,紫褐、深紫等色,在還原氣氛中則呈現多種青黑色調。


窯內溫度對燒成的影響

作品燒成不僅與燒成氣氛有關還與燒成溫度密切相關。泥料的顆粒越細,顆粒比越小,則越易於燒結,反之燒結溫度會高一些。在燒結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燒結度也越高,收縮率也隨之越大。

紫砂器在正常的燒成氣氛中,隨着溫度的變化,胎質呈色也會產生深淺不一的色調變化。溫度對紫砂器色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紫砂坯件從開始燒結到過燒軟化溫度範圍內,通過適當改變燒成溫度及升溫速率曲線對紫砂器外觀色澤進行改變。

燒成良好的紫砂器胎質緻密,色澤溫潤,叩之聲音堅實。當窯溫過火時,紫砂器外表有燒焦感,容易產生毛躁,還會起小小的爆裂痕迹,甚至產生變形、起泡等缺陷;並且胎質極為緻密,透氣性和吸水性也會變差。敲擊時,音頻很高,類似於敲擊瓷器的聲音。

當窯溫欠火,紫砂器未達到燒結溫度,則色調灰淺,似乎矇著一層薄霧,胎質也比較疏鬆,色澤不潔。敲擊時聲音比較低沉,暗啞,如瓦罐類陶器。

窯變

窯變最初是紫砂坯件在燒制的過程中,由於意外狀況而造成的表面火跡斑紋或色澤不統一的燒次現象。這種在燒成中形成的光斑和明暗色澤的自然過渡,有事會有一種特殊的意境,形成了紫砂器獨特的一種藝術風格。

成功的窯變作品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燒成後紫砂器色澤自然、和諧、畫面意境富有情趣。

窯變大體分為以下四種狀況:

火刺:

指入窯時匣缽破損或裝窯不慎;導致燒成時高溫旺火不斷直接射入,在紫砂器便面形成了一種火跡斑紋的現象。

落灰:

指裝窯時坯件還未使用匣缽裝套,燒成時顏料灰燼散落後,殘留在坯件表面而留下的痕迹。

飛釉:

指紫砂器與帶釉的粗陶混合燒制,未使用匣缽裝套,粗陶的釉料在氣化時和松油並濺揮發,附着在紫砂器上形成的飛釉現象。明代以前,因紫砂壺和缸、瓮等粗陶混燒,比較常見這種現象。

捂灰:

指在燒制時以其他介質進行人為地控制窯變,使紫砂器變色均勻的一種燒成工藝。

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器裝入匣缽內,在其內外用礱糠等塞滿整個匣缽,遮蓋封閉後,把匣缽裝在龍窯最底部進行燒制。

【文竹寄語】:

正確的態度,會把你帶向正確的路。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