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舊事——那些年淘過的“荊溪紫砂壺”(四)【玩壺必讀】

防止買到假名家壺

上述三道防線是針對已入門者的建議,對於初入門的買壺者而言,最應防範的是連壺都不會做的假名家。

假名家往往還會製造新聞以提高知名度,就是自我炒作。

個案一

G君自己買了一批壺,因為銷路不佳,因此暗地裡派人去買自己的產品,然後告訴大家說自己的產品被仿冒了。這種自編自導的“遊戲”成了新聞焦點,也帶動了他的人氣。

個案二

另有一位S君也很會利用媒體提升知名度。他的方法是:拿自己的大拇指去買保險,說自己的工藝完全憑藉這隻大拇指,萬一有個閃失,如何對得起消費者?

個案三

假名家Y君,他所做的壺都是找槍手代工的。在一次壺展里,Y君的槍手Z君也拿出一把壺參展,由於雙方沒有溝通好,Y君拿來參展的壺與Z君拿來參展的壺一模一樣,造成“撞壺”事件。眾人議論紛紛,為何兩個不同的創作者做出了同樣的壺?

好事者告訴Y君,你的壺被仿冒了!Y君居然還若無其事地說,讓他展吧!我的拿走好了,讓大家來評評理。

不會做壺的人,買別人的壺蓋上自己的名字,然後通過宣傳與包裝,也可以成為名家。我想全世界的藝術品里,再也難有什麼能像宜興壺那樣,使各種“名家”亮相表演!

不會做壺的假名家只會胡謅,他所賣的壺則往往是泥料不純,燒結欠火。有的假名家甚至連拍泥都不會,只會找槍手制壺,利用媒體製造知名度。我憂心假名家會引發“劣幣驅良幣”的現象。

假名家中還有來自宜興以外的商人,他們看準了消費者迷戀名家壺印款的心理,花高價請篆刻高手來刻印,甚至還會在壺身上篆刻。至於泥料純不純,就沒人注意了。

無論是宜興本地所出的假名家,還是外地的假名家,其目標都一致。自己圖利,槍口對外,射殺迷戀名家的消費者。因此,針對這種以假亂真的現象,除了靠消費者的自覺以外,出產宜興壺的正統工廠,是否也應該站出來正本清源?

江蘇宜興精陶集團董事長王俊華說,他要制定一套紫砂壺的檢驗標準,對紫砂土的吸水率與礦料配比做嚴格規定,期望將來宜興紫砂壺能有品質保證。然而,這最終還得靠宜興工藝師以身作則,共同遵守規定,才能使宜興壺撥雲見日。

買壺者只有守住上述四道防線,才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壺。在這裡我提供四句口訣,供買壺者參考:土要純,燒結透,形要美,工要精。此外還要配合自己的泡茶需求。如果再加上下一章所說的實戰方法,那麼,擁有一把好的宜興壺並非夢想!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