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火系】柴燒陶藝

柴在燃燒的過程中變成了炭,炭變成灰,而重量較輕的灰隨着火流飄動附着於陶坯上,形成自然落灰,而火焰流竄在陶坯的皮膚上烙下火痕,呈現出多種風貌。——我把這種與傳統柴燒工藝相左,着重在控制火流、落灰的柴燒方式叫做“控火系”。

“控火系”柴燒的藝術表現方式起源於日本,一般不上釉,早期偏重在落灰的表現,現在時興所謂的“金屬光”,陶器表面光可鑒人,宛如上一層漆般,令人驚艷

同樣的金屬光,有明亮、有暗淡,表面的光澤差異很大,這跟配土的成份、迭窯方式和窯溫提升的曲線變化都有關係,所謂“一土、二火、三窯技”。以土質來說,台灣土含鐵的成份重,燒出來黑嚕嚕的,但泡出來的茶特別好喝,如果多加點日本土,金屬光的表現則會更好一些;其次是升溫曲線的掌握,控制得宜,自然更有效果;至於窯內陶器的擺置方式與迭放技術,亦攸關效果的布局。

金屬光的燒成,除土的因素外,另一成因在於炭素,亦即黑煙的效果。他說,以前柴燒注重在灰,沒人在意炭的效用,其實真正決定金屬光的關鍵就是炭素。因此,從低溫開始,就要想辦法製造黑煙,營造金屬光的環境。真正決定金屬光的關鍵就是炭素!“控火系”柴燒表現很多樣化,除了落灰、金屬光之外,還有着重窯火流動痕迹的火色變化,以及燒成中途倒炭進窯產生“入炭”的特殊效果,很有層次感,但失敗率亦高。

————————————————————————

分類: 精選鈞瓷青瓷柴燒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